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政务·政策  >  政务
搜 索
扩规模调结构保增长—访中行黑龙江省分行行长杨红光
2008-12-31 10:34:57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日报  作者:李播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2月31日讯 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4万亿投资计划……近一段时间以来,我国应对金融危机经济刺激方案纷纷推出。尤其是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当前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国三十条”)出台后,作为国有银行,又将怎样看待和利用随之而来的机遇,并与地方经济发展实现良性互动?近日,记者采访了中国银行黑龙江省分行行长杨红光。

  记者: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发布“国三十条”中有十九条直接论及银行信贷,您觉得,作为一个上市的国有银行,在这样一个框架下,如何找好服务地方经济的定位?

  杨红光: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之后,“国三十条”推出9大类30条政策。我个人认为主要是有两个目的,一是为了保持经济增长,综合利用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多种调控方式,来保持经济增长稳定;二是维护整个市场的信心和稳定。基于这样一认识,中行已经迅速行动起来,将认识统一到中央的分析判断和决策部署上来,认真分析政策空间,在危机中寻找发展机遇,在发展中化解各类风险,进一步增强自身发展实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全力支持地方经济建设,提高金融服务水平,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记者:您认为中行支持地方经济建设的优势有哪些?

  杨红光:1个月前,中行在同业中率先推出支持铁路、机场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自主创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10项措施,迅速贯彻落实中央新出台的宏观经济政策,积极支持实体经济的资金需求。近日,中行又继续出台了扩大授信规模、加大有效投放、调整信贷结构、突出优势产品服务、支持外向型企业发展,着力练好内功、夯实发展基础、切实防范各类风险等七项措施。作为省级机构,中行一方面积极落实总行各项指导措施,另一方面也正在力争通过扩规模、调结构、保增长,持续支持地方经济建设。说到优势,我认为有三方面,一是资金优势,中行资金较为充足,可以全面落实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二是项目优势,近几年中行一直全力跟踪省市大项目进程,储备了佳木斯海绵钛、鹤岗华鹤、多宝山铜矿、一重、城市电网、国电平南热电等300余亿元项目;三是产品优势,中行具有外汇外贸专业品牌和多元化经营特色,既可以提供包括全球统一授信、银团贷款、贸易融资、出口信贷、全球现金管理、投资银行、海外保险等在内的全面金融服务解决方案,也可以汇集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和保险业务相结合的全方位金融产品,提供全面金融服务。

  记者:中行进行了哪些卓有信贷服务方面成效的创新?

  杨红光:为使支持地方经济建设工作见到成效,中行一手夯实基础建设、一手抓重点投向,双管齐下推进结构性调整工作。

  在基础建设方面,实行预授信制度,以保证重点客户资金使用及时到位,如通过这种方式经总行或省行已批准的未提款授信金额近百亿元;实行项目库制度,采取提前进入的方式,以保证项目建设资金的及时需求。经过半年多时间的准备,中行项目库系统已经在全辖正式投产使用,建立起中行公司业务系统营销和指导的基础平台,并将有效实现信贷风险关口前移,项目的提前介入和预授信。从投产至今,已核准入库客户512户、入库项目642个,项目金额近400亿元;实行重点客户和重点项目资源倾斜匹配制度,从上下联动、便捷通道、服务价格等多方面多层次提高对重点项目的服务效率。在重点投向方面,紧跟“四大区域经济板块”建设布局,重点关注哈大齐工业走廊、东部煤电化基地、沿边对外开放、大小兴安岭生态经济功能区和森工林区四大功能区的功能定位、发展方向和开发时序,有序进行信贷支持;围绕国家和省市政府产业政策调整,重点加大农业、交通等产业链行业投入力度;积极支持大项目带动战略,多渠道融通资金支持大项目建设;加大项目储备力度,积极稳妥推进项目进展。除此之外,中行还利用“理财+信托”、海外代付等信贷替换性产品,置换出一些贷款发展空间,积极加大结构性调整保障工作。

  记者:明年,中行在加强信贷服务方面有怎样的打算?

  杨红光:中行省分行新一届领导班子到位后,着力落实发展要求,充分展现广阔的地方经济建设发展空间,这也为我行带来了新的历史机遇。作为国有商业银行,我行将着重定位于紧跟政府区域、行业和项目发展方向,密切跟踪项目进展,争取在大项目上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

责任编辑:孙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