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3月17日讯 近几年来,海伦市坚持深化农村土地经营制度改革,通过政策引、典型带、效益比、连片流等措施,调动了广大农民流转土地和规模经营的积极性。截至去年底,土地流转面积达75万亩,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18.3%,其中规模流转面积达到35万亩,占总流转面积的46.7%。
海伦市采取一系列措施,确保土地流转按照“依法、自愿、有偿、效益”的原则进行。一是向龙头企业流转。目前,该市已向南华糖业流转土地14.2万亩。每流转一亩地农民保底收入500元,企业也由单纯的原料依赖型变为原料供给型,企农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互利共赢。二是向科技园区流转。海伦市把科技园区作为规模流转的一种有效形式和载体,注重发挥园区建设在土地流转中的科技示范作用。三是向经合组织流转。近年来,这个市先后组建了26个农机合作社,全市向经合组织流转面积达6.8万亩。四是向种田大户流转。把外出劳务户、低能低效户的预留土地集中起来,向种田能手和种植大户流转,发展家庭农场。
如今,土地规模流转使大马力连片整地成为现实,保证了深松质量,建起了土壤水库,提高了土地产出,2008年达到了创历史新高的15.75亿公斤。土地合理流转还使得更多的农民从有限的耕地中摆脱出来,转而从事更具增收潜力的二三产业。
责任编辑:杨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