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生活资讯
搜 索
哈尔滨华梅西餐:西餐盛宴时代的绝响
2009-03-29 08:46:56 来源:东北网-新晚报  作者:赵琪 张育新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华梅:西餐盛宴时代的绝响

  华梅西餐厅创建于1925年,那时候的哈尔滨洋风习习,迎面走来的都是窈窕的异国女郎,因此那时候的哈尔滨西餐盛行。1930年前后,哈尔滨的西餐店达到鼎盛时期的260多家。走在那时候的中央大街上,扑面都是放着忧郁的外国曲调的西餐店。华梅西餐店是众多西餐店中的一员。

  华梅西餐店原名“马尔斯茶食店”,创办人是俄国犹太人“楚几尔曼”。主要经营茶食小吃,以质量高超的糖果、点心、冷饮最负盛名。据记载,糖果师傅吴振玉的手艺超群,由他生产的水果糖、软糖、毛八解、奶汁糖、奶汁大虾糖等,产品不仅在本市热销,甚至远销欧洲。这大概是欧洲市场上最早认识的哈尔滨产品。冷饮师傅王琪制作的高级冰糕,有咖啡、可可、柠檬、黑豆等各种风味。

  1931年以后,马尔斯增添了俄式大菜,在竞争中成为声望较高的西餐名店。西餐厨师有王洪义、王喜臣、王乐田等,名菜有纸包小牛肉、奶汁软炸鸡脯、纸包大虾、纸包鸡排骨、罐焖牛尾、番茄牛尾汤等。马尔斯产品考究,在全市居于首位。在大连设立了旅馆,上海设立了分号,在哈尔滨有3个门市和一个食品加工厂。

  那时候出入马尔斯的客人,主要是流亡在哈尔滨的犹太人和在哈尔滨做生意的外国人。熟悉的口味,熟悉的乡音,能够安慰人们孤独的灵魂。1925年到1931年,马尔斯多次易主,当过马尔斯老板的有俄国人、德国人、波兰人、捷克人和中国人。他们因为相中了这个豪华的西餐店而接手生意,又因为不同的原因离开了它。

  1956年公私合营,华梅西餐饭店正式改名华梅西餐厅。文化大革命开始,华梅西餐厅改名为反修饭店,经营品种加入了中餐。1972年,华梅西餐厅恢复了原名。作为俄式西餐厅,华梅西餐成为西餐盛宴时代的绝响。

  如今华梅西餐厅已经被另一家餐饮企业买断,依旧经营俄式西餐。豪华的古典吊灯与墙壁装饰、大理石雕像,强调出餐厅的高级质感,讲究的木制地板、古朴的木椅,以及简单的餐桌布置,又带给人一种安心的感觉,在华梅西餐厅用餐,讲究的是气氛,虽说旧俄贵族早已没落,但来到这里,仍能找到一种古老的感觉。

  老侍者:华梅西餐的华丽影像

  到华梅西餐厅采访,我们提出要见见那位华梅商标一样的老侍者。经理告诉我们,周毓贵老先生染病在家,已经不能给大家服务了。周毓贵年近80岁,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伴随了华梅西餐厅半个世纪的变迁。

  周毓贵的事迹上了报纸:

  1986年,周毓贵退休了,5个儿女给他订了不少报纸解闷。可老伴很快发现他整日坐立不安,晚上翻来覆去睡不着,饭也越吃越少。家里人吃饭,他总要等儿孙们都坐好后才落座,还时常伸出手说些“请坐”、“请慢用”之类不着边际的话。老伴吓坏了:“这是得了什么病了吧?”于是,一堆堆的药往家买,可老周的毛病不见改。周毓贵说:“我没病,就是‘跑堂瘾’犯了,看不见顾客的笑脸我难受。”于是,他终于找到华梅西餐厅的经理,要求做服务生。几天后,老周如愿以偿地又站在饭店门口迎宾了。

  周毓贵每天一大早就来到餐厅,整理桌椅,摆放餐具,然后“打扮”自己,以便营业时间一到,以最整洁的仪表来招呼就餐的客人。穿西服、打领带是老周365天里一成不变的装束。

  11时,餐厅开始营业。看到有人要踏进餐厅的时候,周毓贵就会在第一时间里迎上去,为他们打开门:“先生(小姐),您里边请!”“先生(小姐),您几位?”如果是外地来的游客,他还会引领他们来到二楼或三楼就餐,让他们看到百年老街中央大街的全貌。

  碰到上岁数的客人,他还要与客人聊上几句,当过兵,打过仗的丰富阅历让他结交了许多老朋友。有的客人来的次数多了,他就用心记下他们的喜好,下一次他们再来,不用吱声,就把他们带到习惯坐的座位上。碰上就餐人多时,他能以最快的速度把每一位客人安顿好,因为餐厅里有多少个座位,有多少人正在就餐,多少人准备离开,老周心里都有谱。

  自打有了他,华梅西餐厅的社会影响扩大了许多,用餐厅经理的话说:“老周提高了华梅的知名度。”

  如今,老侍者因病离开热爱的岗位,华梅西餐厅少了一道风景。

  寂寥与华美:作家笔下的华梅

  华梅是哈尔滨人心中的一个情结,郁积着淡淡的惆怅。

  著名作家阿成先生,最有资格记录这个城市,品评这个城市。

  阿成先生饶有兴味地回忆马尔斯茶食店:马尔斯西餐厅最著名的菜,一是黑色的纯燕麦的烤面包和自腌的酸黄瓜,二是罐焖羊肉、罐焖小牛肉,三是漂着一层乳白色奶皮的红菜汤,四是大马哈鱼子酱。最后一道是纯俄式咖啡。酒是伏特加和乌布列夫斯基啤酒厂生产的那种橡木桶装的生啤酒。当然也有自酿的黑豆蜜甜酒,那主要是给娘们儿喝的。

  马尔斯先生留着像斯大林元帅那样的小黑胡子,他的长相甚至也有点像斯大林。马尔斯先生常跟一些食客说,斯大林元帅也是犹太人。

  马尔斯先生招了一个年轻的中国人作为他的徒弟,这个中国人姓马,他就是我后来的中学同学马昂的父亲。在“文革”中,他父亲因被说成是苏修特务,用细铁丝悬梁自尽了。

  马尔斯在客人少的时候,经常自己带着白围裙在门口招徕生意。他叼着大烟斗,向那些从门口的方石路上驶过的大洋马、小轿车致意。

  但在通常情况下,马尔斯的客人还是挺多的。除了马尔斯先生的烹饪水平高、做的菜地道之外,更主要的是他有许多俄罗斯和波兰的老唱片。有相当一部分食客是为了听这些歌曲,才到这里用餐的。

  马尔斯先生的那些老唱片,是这些流亡者的精神食粮。有的客人,甚至在生命垂危的时刻,坚持由家人扶到这里,听上生命旅程中的最后一曲,付上最后一次餐费,再蹒跚着离开餐厅,离开人世……

  挑剔的眼光:青年眼里的华梅

  华梅西餐厅的历史属于老哈尔滨,在年轻人的眼中,它仅仅是一个餐厅,满足时尚一族物质到精神上的享受。

  记者查阅了网上关于华梅西餐的评价,有褒有贬,但是褒贬都是现代的。

  网友一:历史“最悠久”的西餐厅,位于中央大街“最繁华”的地段。装修“华贵”,且“每层风格不一”。出品俄式西餐,罐牛、罐羊、罐虾“百吃不厌”,红菜汤和列巴也是经典。价格“不贵”。服务质量“与就餐人数成反比”。遥想“小时候去华梅吃顿饭,得兴奋上好几天”,现在去,说不清是为了食物,抑或“那份情结”。

  网友二:华梅西餐厅以俄式西餐闻名,俄国菜以渍、拌、炸、烤、煎、焖、煮、炒、熏为主,口味偏重,带有旧俄的遗风,十分讲究。不过华梅西餐厅显然并未维持这样的优良传统,餐厅上菜速度之快,令人砸舌,服务员也不知该推荐哪样菜,虽然华梅西餐厅仍有其独到之处,不过对餐厅的服务品质,千万别抱有太大期望。

  推荐:红菜汤罐焖牛肉软煎马哈鱼罐焖羊肉罐虾面包酸黄瓜格瓦斯罐羊罐牛。

  网友三:总是去吃俄餐,我还是会选择这家。我们一行四人,那里生意好好哦,去的时候只有一个小包间,那儿的服务员态度很好的,还说因为人满所以包房费不收了。点餐时服务员还耐心介绍了他们店的特色菜,向我们推荐了四人份的套餐(288元),好吃肉的我们还补差价换了几个菜,呵呵,这是我们旅游时吃的最好最舒服的一顿饭了。

  首先上了6片面包,蘸好果酱和黄油,味道老好了,我们为了剩下了两片面包快抢破头了……

  然后是罗松汤,上面还漂着奶油,味道很纯正,真正的俄罗斯风味。

责任编辑:侯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