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政务·政策  >  政务
搜 索
黑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整改工作见成效
2009-04-03 14:27:53 来源:东北网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4月3日讯 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认真推进整改方案的落实,做到整改项目明确,整改落实措施明确,整改落实责任明确,取得了初步成果。

  一、坚持科学发展,服务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能力得到提高。一是全省产品质量总体水平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机床、精密仪器等产品国家监督抽查合格率连续多年达到100%,石油、化工类产品三年平均合格率达97.5%以上,煤炭产品质量明显好转,至2008年11底,全省中国名牌产品总数共36个,获得“黑龙江省名牌产品”称号的有337种产品。二是标准化工作成效明显。全省已有3020种主要工业产品采用了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全省企业标准覆盖率达95%以上,农业地方标准总数共970项,建立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123个,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96个。三是质量认证工作发展迅速。全省共有403家食品生产企业924种产品获绿色认证,425家食品生产企业3000种产品获无公害认证,78家食品生产企业198种产品获有机认证;61家企业获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13家企业获国家良好农业规范认证。四是计量基础作用不断增强。全省强检计量器具受检率达93%;加油机、市场公平秤受检率达100%。与全省479家5000吨以上耗能企业全面落实了节能服务责任书,并建立了《企业能源计量档案》。

  二、坚持以人为本,食品和特种设备“两个安全”得到保障。全省已有4106家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获取了食品生产许可证,4047家(两证齐全)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建立了动态监管档案、签订了质量安全承诺书,实施了原、辅料使用台账制度和供销台账制度,逐步健全了食品安全风险预警与快速反应机制,提高了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能力。在2008年9月婴幼儿奶粉事件中,由于长期监管有力,处置得当,我省乳品不但未受到冲击,反而逆势上扬,产销两旺。加强特种设备监察,去年全年仅死亡6人,是历史最好水平。

  三、坚持改革创新,行政执法和检验检测效能得到提升。一是实施“两个前移”,通过将部分检验检测仪器设备以移动式、便携式、车载式前移,部分专业技术人员前移,深入执法一线、进入监管现场,实施现场快速检测、在线检测、前沿服务检测,辅助执法和实施服务,使质监部门优势技术力量在执法一线得到优化配置。二是对食品辖区监管实施“双重监管”责任制,调配检验检测技术人员与执法人员共同承担区域监管责任,确保辖区打假责任制和食品安全区域监管责任制落实到位。三是在全省组建了食品安全巡查执法队,突出质监职能,突出检验检测优势,突出对食品安全监管的快速反应,与原有的驻厂监管、双重监管、区域巡查形成了“四位一体”的食品安全监管新模式。

  四、坚持统筹兼顾,农村社会公共服务资源投放力度不断加大。全省质监系统实验室全部面向农民开放;在全省9073个行政村设立了7361台公平秤,建立公正计量服务站,有效解决了农民卖粮受克扣的问题;对全省农村所有卫生院、卫生所、中小学校医务室的14055台血压计,全部实施了免费检定。

  五、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基础建设和队伍建设得到加强。全系统办公条件极大改善,县(区)局平均面积1500平方米,省局检验检测中心大楼当年建成当年投入使用,全省办公条件全面改善。全系统检验检测能力大幅提升,重点建设了18个乳制品检测重点实验室,并在国家质检总局扶持下,加快了石化产品质检中心等四个国家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建设步伐。全系统执法手段和装备不断加强,争取省财政部门支持,为全系统一次性配备执法车辆131台,为全省12个市(地)配备了每台价值115万元的公共安全检测车和每台价值70万元的检衡车,为市(地)配备了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指挥车和检测车。通过“四型班子”、“六型系统”(团结型、创新型、奉献型、廉洁型班子和节约型、法治型、技术型、服务型、文明型、团队型系统)创建活动,激发了班子和队伍的活力及潜能。通过岗位大练兵、技术大比武活动,干部队伍素质显著提高。

责任编辑:杨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