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黑龙江综合  >  文卫·体育  >  文卫
搜 索
黑龙江对重性精神疾患采取连续监管治疗模式
2009-04-09 11:27:50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日报  作者:吴利红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4月9日讯 日前,记者在哈尔滨市第一专科医院、哈医大一院精神疾患诊室以及一些心理咨询室采访,发现前来就医的精神疾患较以往有所增多。据医生说,每年春秋两季都是精神疾病高发期,前来就医的患者就会增多。从3月份开始,精神疾病的门诊量就居高不下,有的时候一名医生一天要接待二三十名病患。来自哈尔滨市第一专科医院的数字显示,近一两年,这个医院每年新增的精神疾患都在3000人左右。

  精神疾患增多危及社会

  3月29日,记者在哈尔滨第一专科医院,遇见了从大兴安岭领孩子来看病的张东。张东说,孩子正上高二,最近发现孩子情绪不稳,烦躁异常,常摔东西。另外一名患者来自哈尔滨平房区,家人说患者每次犯病都将母亲抓挠得不像样子。今年3月初,这位病患突然犯病,将母亲肋骨打折,家人只好把他送进医院进行治疗。

  记者从有关方面了解到,近3年全省精神病人杀人肇事事件增加了100多起,平均每年增加30起。每年全省有近百人死于精神病人杀人、纵火等事件,很多由“武疯子”导致的恶性事件,也多发生在春秋两季。

  家人发现是治疗重要环节

  日前,记者见到从兰西县来哈尔滨第一专科医院给孩子看病的赵连福,他今年22岁的孩子,4年前因为看到一起车祸,受到刺激后开始精神不好,当时家人担心被村里人笑话,一直没有给孩子系统治疗,结果孩子病情越来越严重。医生说,要是早点治疗,病情可以完全控制住。

  有医学专家临床调查显示,精神疾患一般都是遇到重大事情的打击、家庭的突然变故或者得了久治不愈的疾病、工作压力大等。哈尔滨市第一专科医院院长张聪沛说,精神疾患初期,如果经过及时的系统治疗和家人的关爱,治愈性较大,甚至可以完全恢复正常。

  五十多岁的哈尔滨人赵某,平时给人的印象是开朗热情,退休后不幸得了脑梗,一年多时间住了三次院,病后的他变得沉默寡言,经常唉声叹气。家人没有认识到他这种情绪变化的危害性。前不久,趁家人不在,赵某从五楼跳下后身亡。出事后,家人就一些症状,咨询了有关精神科专家,才知道死者生前已患有抑郁症。

  哈尔滨市精神卫生防治办公室主任孙丽霞说,对于退休的老人、学习压力大的孩子都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儿女或者父母要和他们多进行沟通,一旦发现情绪、行为有异常表现,比如烦躁不安,害怕灯光等,要及时到医院进行治疗。对于已患精神病的,在春季除了要及时服用药物,还要陪伴病患经常到户外活动,保持良好的心情,避免疾病复发。

  免费救助计划正在展开

  3月31日上午,哈尔滨市精神疾病卫生防治办公室的医生为住在呼兰区的重性精神疾患张某送去了免费服用的药品,还为他进行了身体检查。患者的家属说,自从病人得到“贫困精神病患者免费医疗救助”之后,哈尔滨市精神疾病卫生防治办公室为其建立档案,在医生指导下按时服药,病人的病情也有好转。呼兰的张某只是这个救助项目的受益者之一,从去年7月至今,哈市有近700名贫困重性精神疾患享受到这一免费救助。

  哈尔滨市精神卫生防治办公室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哈尔滨重性精神病总患病率在1.63%左右,像张某这样的重性精神病患者已达16万人,哈市市区内有5万人。“有些家庭因为不懂卫生常识或者碍于情面,相当一部分精神疾病患者还不在掌握之中,实际上的数字要超过16万。”这位负责人强调说。

  哈尔滨市精神卫生防治办公室有关人士说,在掌握的700名重性精神疾患中,从未治疗者111人,这些人多集中在农村,或者城乡结合部。

  刚刚从杭州参加“686项目”培训归来的哈尔滨市精神疾病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说,“686项目”在哈尔滨市即将全面启动,摸底调查工作正在展开,调查对象主要是贫困的重性精神疾患,将在以往700名免费救助的基础上再增加200名。

  链接:686项目

  2004年9月30日,国家精神卫生项目作为唯一的非传染病项目正式进入国家公共卫生项目。2004年12月,获得中央财政专款项目经费686万元培训经费,这个项目因而被简称为“686”。该项目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精神卫生中心具体负责,该项目的目的是探讨建立适合各地情况的医院和社区一体化重性精神疾病连续监管治疗模式,建立重性精神疾病社区防治和康复管理工作机制和网络,最终目的是提供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

责任编辑:于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