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黑龙江综合  >  文卫·体育  >  文卫
搜 索
丝路遗泽——寻访东北亚丝路日记(七)
2009-06-04 16:25:36 来源:东北网  作者:赵力 张育新 张晓军 李红阳 亓雪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采风组进入城子村

  海胡站的下一站是鹿鲁吉站。研究者困惑于资料的缺乏,又没有亲自踏查,所以一直无法确指鹿鲁吉站的位置。我们在寻访的过程中,与鹿鲁吉站撞了个满怀,并且在这里第一次感受了丝绸的魅力——

  题:鹿鲁吉站∶来自金代的丝绸魅惑

  新晚报报记者赵力 张育新 东北网记者 张晓军 李红阳 亓雪梅

  寻访鹿鲁吉站

  6月2日一早,我们驱车寻访鹿鲁吉站。鹿鲁吉站位于道外区巨源镇城子村,是我们两年前一次采访的意外收获。当时的城子村党支部书记告诉我们,紧挨着城子村南,不仅有座“巨源古城”,还有一条古代用于贸易的“官道”。专家推断,这条“官道”极有可能是我们寻访的“东北亚丝绸之路”,而那座古城为元代的鹿鲁站、明代的鲁路吉站。从海胡站沿阿什河二阶台地古驿路北行,符合史籍所载的70里路程。

城子村村民刘华为向采集组展示自己的收藏


省考古所赵评春用GPS确定古城位置

刘华为向专家李士良请教

  古城位于城子村的村边,是我们多日寻访见到的残墙最高大的古城,目测残高的高点在6米以上。古城墙上树阴蔽日,形成了一条小路。北城墙外侧,是连片的稻田。村民说,这里原来是大白渔泡,如今已经开成稻田。远处白墙红瓦,是小白渔泡湿地公园。投资者计划将古城及其附近的金代文化遗存,一并纳入开发之列。古城建设在松花江二阶台地上,呈正方形,周长1262米。城墙为夯土版筑,有角楼4个,马面36个,东、西、南有城门,南门有瓮城,地表文物丰富。虽然不大,但是显得很雄伟。

  城子村历史遗存十分丰厚。村民铲地经常可以碰到金代瓦片,挖地取土,半米下去就一个文化层。城子村村民在取土的时候,曾经无意中挖出一坛古代铜钱,多达4000余枚,重15.1公斤,其中包括唐、宋、金等朝代的铜钱。村民还挖出一块疑似石磨的石料。石料为花岗岩材质,原是一个整体,后碎裂成两块,拼合后为一长方体,长1.1米,宽70厘米,厚30厘米。专家推断,这是一块建筑用石料,距今有近千年的历史。村子里出生的考古爱好者刘华为,收藏了一块石碑,被女真文字专家乌拉熙春女士考证为女真大字碑。我们的车停在村边,一个老乡拿来一枚陶制的小章让同行的专家掌眼,小章出土于城子里,上面刻着一只可爱的小兔,是金代的押记,大概类似于现代的闲章。刘华为告诉我们,城子村附近的沟坎坡地,经常发现大型的建筑构件。刘华为家的院子里,收藏着一块石头,上面有三角形花纹,大概是建筑构件的一部分。

  为了证明城子村历史悠久,刘华为带我们去看一棵古榆。这大概是哈尔滨近郊最老的大树,上面缠着许多红布条,是相信万物有灵的乡亲们所系。刘华为说,经常有老乡给大树上香。一次雷电击断一截树枝,刘华为认真地数了一下,有超过500圈的年轮。也就是说这棵大树至少已经活过了五六百岁。当年络绎于途的朝贡经商者在鹿鲁吉站歇脚的时候,这棵大树曾经俯瞰过他们。


哈尔滨市社科院研究员李士良在休息间隙接受采访

寻找“北方马王堆”的途中

  金朝王城的主人

  这座古城的确切主人,是金朝开国元勋、国论乙室勃极烈、隋国王阿离合懑,以及他的儿子齐国王完颜晏。他们在这里生活的时间,要早于“明代东北亚丝绸之路”两百多年。

  古城最迟建于金代,当时的城主人阿离合懑,是女真语“臂鹰鹘者”,这位老先生有文武才,是拥戴侄子完颜阿骨打称帝的主要人物。他还有过目不忘的本事,起初,女真人没有文字,他能够在开会议事时默记所有人的谈话,对祖先的陈年旧事也能一一说出。一生侍奉世祖、肃宗、穆宗、康宗、太祖、太宗六朝,太祖时,主管金朝外交事务。

  阿离合懑有个好儿子,本名斡论,汉名完颜晏。史书记载,完颜晏明敏多谋略,累官吏部、礼部尚书,北京、东京留守,入拜同判大宗正事,进封宋王。海陵篡位后,大杀宗室,他却深得信任。迁都燕京,令他留守上京,进封齐国王。五年后,改西京留守、临潢府尹,退休后回到这座老城颐养天年。能在充满血雨腥风的宫廷外,站在这座小城的城头上,俯视着烟波浩淼的湿地,看着天鹅等各种水鸟起起落落,不仅仅是一件雅事。海陵南伐,世宗举事,他的儿子恧里乃从军前率众逃归世宗。全家因此被会宁同知拘捕,等待着要杀要剐的圣旨。好在海陵被弑,世宗即皇帝位,遣使召他进京,拜左丞相兼天下兵马大元帅,宴劳弥日,转年进拜太尉。朝野稳定后,完颜晏再次退休还乡。千里迢迢回到这座小城,在这里溘然长世,是年为公元1162年。


 

省考古所赵评春向采风组介绍情况

  阿离合懑还有两个好孙子,一个叫宗宁,性勤厚,有大志,性爱民,居家约俭。大定二年,擢归德军节度使。时方旱蝗,守宁下令:民捕得死蝗一斗,给粟一斗,数日捕绝。宗宁多病,官至平章政事。另一个叫宗道,通《周易》、《孟子》,善骑射。作西北路招讨使时,诸部送来八百余匹骏马贺喜,宗道辞而不受,诸部悦服,边鄙顺治。晚年为河中知府,有惠政,民立像于层观,以时祭之。

  小城内如今已是耕地,整齐的玉米苗郁郁葱葱。地中间略微凸起的部分,是当年的古房基。当地农民说,有时候翻地能翻出整齐的大青砖,一次有几百块,被农民们弄走做了它用。我们在地边可以随手拾到布纹瓦,我们无法想象这些瓦片来自哪栋屋宇,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他们见识了小城曾经的辉煌。我们询问当地百姓,这是座什么城池?老百姓的回答是千篇一律的——金兀术城。寻访的路上,古城比比皆是,老百姓多附会于金兀术。其实,每座古城都有自己的文化,唯有发现,唯有弘扬,点点群星才能会聚起璀璨的龙江古代文明。


城子村参天古榆

“北方马王堆”出土的绵衣

 

  完颜晏的文化遗泽

  出了古城,去看齐国王墓遗址。好端端的天突然冷风骤起,下起了小雨,省考古所专家赵评春带领我们冒雨而行。

  1988年5月,一个平整房基的农民,无意中平整出一个惊世的发现——完颜晏在入土为安826年之后,成为考古界目光的焦点。完颜晏墓中出土的具有浓厚游牧色彩的女真民族眼饰,填补了我国服饰制度中金代的空白,被誉为中国北方的“马王堆”。

  当年主持完颜晏墓挖掘的朱国忱先生,这样记录了金代齐国王墓中出土的服饰:服饰冠带,种类繁多,纹饰复杂多样,色泽艳丽金灿耀眼,制作工巧精良。各种技法织成的珍贵华丽金饰纹样十分突出。

  当年参与挖掘的赵评春介绍说,墓中出土最珍贵的是丝绸面料缝制的服饰冠带和鞋袜。服饰冠带由若干种不同丝绸面料缝制,丝织品颜色与纹饰复杂多样,可以推断出原产于浙江地区。墓主人体外包裹多层各式衣着,如袍、衫、裙、冠帽、腰带、鞋、袜等。男性着8层,女性着9层。服饰制作考究,色泽鲜艳,样式雍容华贵,新颖独特,具有古代北方民族服饰特色和风格。墓中大量丝织品保存完好,特别是衣料纺织技术较高,大量使用织金、印金、描金等技法,为研究宋、金时代的漯缫丝与纺织技术、印染工艺和织机种类等情况提供了非常珍贵的资料。后来,他对完颜晏墓出土的服饰进行了系统研究,出版了厚厚的一本《金代服饰》。这批珍贵的服饰珍藏在国家的相关博物馆,我们在赵评春先生的著作中有幸一睹真容。这是我们在寻找东北亚丝绸之路的路上,第一次真切感受到丝绸的魅力。

  江浙的丝绸怎么到了完颜晏的墓中?当然是通过宋金岁币及金对宋东京府库的掠夺。这些丝绸进入金朝,成为官用丝帛。我们可以想象,这些丝绸进入金上京地区的路线,也是沿着这条始自唐代的古驿,只是与明朝丝绸之路的意义不同。宋朝进贡岁币,带着南宋的谦卑和惶恐,而明朝的丝路上,则行走着天朝的傲慢和商业的繁荣。不同朝代的丝路上,有着不同的文化。因为有了完颜晏墓葬的出土,让这个地域的文化多了些厚重。


 

“北方马王堆”出土的绵衣

   两个“马王堆”的云泥之别

  我们走到村西,通过一农民家的院落,穿沟过壑,来到当年出土完颜晏墓葬的地方,寻找“塞外马王堆”的遗痕。风雨中,眼前的一切面目全非。

  如果不是当地村民言之凿凿的指认,我们无法相信这里就是声名赫赫的“塞外马王堆”遗址。遗址上除了散落着碎砖残瓦,已然没有任何痕迹,在当年挖掘墓葬的地方,建着简易的厕所,还有一个鸭子圈。刘华为说,当年这里还没有盖起民房,如今已成了两户农民家的后园。

  闻讯到这里慰问我们的原省社科院历史所所长李士良先生,看着眼前的一切,默然良久。他说,1988年墓葬挖掘不久,曾上书有关部门,建议在原址建一座博物馆,但是没有得到响应。几年后,他二次上书,对建博物馆一事再度陈情,他曾发出这样的呼吁:塞外马王堆何时能放异彩?如今,当长沙的马王堆蜚声中外的时候,“塞外马王堆”已经遗迹无存。

  离开“塞外马王堆”的时候,风雨更劲,不远处的那棵老榆树,风中发出一阵阵叹息。我们离去时的心情,像冷雨中的天空一样阴郁。

[1]  [2]  [3]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隋洪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