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  大庆
搜 索
大庆八旬翁造出木燃料车 车速每小时可达80公里
2009-08-19 15:20:58 来源:大庆晚报网络版  作者:长海 传平 齐光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潘乃鸿坐在他改装的车里。

  上世纪50年代的木燃料车。

  东北网8月19日讯 80多岁的潘乃鸿,是一位汽车修理技师。他利用自己掌握的修车技术,经过不懈努力,将一辆旧式四轮货车改成以秸秆和木材为燃料的动力汽车,改后车的行驶速度每小时可达80公里,车友们称其为“大庆第一牛车”。

  潘乃鸿说,由于该车改造成功于2007年,之后的两年一直闲置院中,他希望,近日试车,并欢迎车友前来观摩。

  8月16日,记者来到位于五排路的潘乃鸿家,见到了这辆造型奇特的动力汽车。

   A 改车成功 了却夙愿

  1988年潘乃鸿一家从哈尔滨来到大庆,2年后,他在五排路开了首家汽车修理部。

  10多年过去了,年事已高的潘乃鸿将汽车修理部兑出,但酷爱研究汽车的他一直有一个愿望,那就是想亲手改造一辆靠烧秸秆或木材为燃料的汽车。

  上世纪50年代,潘乃鸿在吉林松原搞木材运输,就曾开过靠烧木材为燃料的汽车。

  潘乃鸿说:“如果我没开过那种烧木材的汽车,就不会知道其工作原理,也就不会改造成功。”

  2007年,潘乃鸿买了一辆旧式四轮货车,又买来了改装汽车所用的各种配件。

  经过20多天的不懈努力,一辆车斗背着一个大锅炉的燃料汽车终于改装成功。

  潘乃鸿介绍说,只要把秸秆、木材等燃料放进锅炉内,点上火,便会产生瓦斯,瓦斯通过管道输送给发动机,汽车也就随之启动了。锅炉上安装了一个鼓风机吹风,这样能够使燃料充分燃烧。

  潘乃鸿开着改造成功的汽车试行发现,该车最高时速可达80公里,这让很多人都惊叹不已。


    B 改车原因 历史情结

  潘乃鸿为什么要改造这种车呢?从他的回答中,记者不难发现,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有过特殊经历的他,对这种车情有独钟。

  上世纪50年代初期,大庆油田还没有被发现,许多汽车因为没有油而变成一堆废铁。

  之后,以烧木柴为燃料的汽车开始在街上出现。汽车驾驶室顶上,放一个大柳条筐,筐内装满木头,车斗里装一个大铁炉,用木头生火,等火烧旺后,产生的气体通过管线进入汽车发动机。司机在驾驶室操作,助手将摇把插入发动机摇动,轰隆一声,汽车便启动了。

  走上一段路程后,助手得下车给铁炉添木头,而后踩脚踏板上的鼓风机吹风,充分燃烧木柴,为汽车提供充足的动力。如遇上坡路,司机开着车“哼哧哼哧”地往上爬,助手扛个木墩跟在车后,一旦汽车熄火,便快速将木墩掩住车轮,防止溜坡,然后爬到车上向铁炉内添木头,让火着旺,这样汽车才能继续前行。

  1959年9月26日,大庆油田被发现后,在全国引起轰动。1960年,大庆油田成功开采,全国汽油紧张的局面得到缓解。渐渐地,这些靠烧木柴为燃料的汽车,在人们的生活中消失了。

  潘乃鸿激动地说:“现在满大街都是燃油汽车,但我们不能忘记那段历史。”

    C 偷师学艺 无私传授

  改装车,是一个繁琐的过程,也是一个挑战专业极限的过程。潘乃鸿的汽修技术是谁传授,又是如何提高的呢?

  潘乃鸿说:“我从来没正式学过修车,只学过锻工和钳工。来大庆之前,我在一建筑工地当钳工,开始接触修理汽车。”

  潘乃鸿继续说道:“后来自己开汽车修理厂时,遇到自己修不了的车就请别的师傅来修。在他修车时,我就偷偷地看,把修车的步骤都记下来,自己慢慢地摸索。”

  在五排路修车这行内,潘乃鸿非常出名。年轻的修理工,见到潘乃鸿都会主动打招呼,遇到不懂的问题,修理工们便会向他请教。潘乃鸿总是耐心地给他们讲解,将自己的所学毫不保留地传授给他们。

  潘乃鸿对记者说:“那辆车是2007年改造的,之后一直闲置院中,我想于近日试车,届时欢迎车友前来观摩。”

[1]  [2]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杨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