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8月28日讯 塔河县十八站乡奋斗村在开展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试点工作中,立足自身实际,突出实践特色,坚持以人为本,通过“三抓三促三提高”,有力推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抓结构调整,促农民发展能力,不断提高村民收入。积极发挥自身优势,调整产业结构,确定了“以农为主、以农带牧、以林为辅”的发展格局。一是选育优良品种实行科学种田。把种植大豆、小麦、马铃薯做为主产,与种子公司签订合同,集体购进优质种子,避免粮农因个人购进种子在质量上得不到保障致使经济受损;春耕过程中又请来县农业科技人员,全程指导科学种田,在源头与服务上给农民上了双保险。预计今年仅小麦、大豆、马铃薯三项就可使农民增加收入10万元。二是积极开展家庭养殖。充分利用农作物的剩余物发展家庭养殖业,购进了3台粉碎机,将可利用的剩余农作物粉碎加工成饲料,大大降低了饲养成本。目前全村牛存栏70头、猪存栏210头、鸡存栏400余只,比上年增加一倍。三是依靠林地资源搞额外创收。发挥临近十八站林业局的地缘优势,村党支部带领有劳动能力的村民,利用农闲时节外出务工,增加收入。同时,通过采摘山木耳、野生浆果等副业,每年可使村民增加收入8万元。
2、抓基础设施,促村容村貌改善,不断提高村民居住水平。在学习实践活动中,村党支部坚持从农民最关心、最容易见效的事情抓起,努力做到让农民群众满意。一是积极开展“三化”工程。即村舍亮化、道路两旁绿化、生活居住区净化。通过向上争取和多方努力,修建了3.7公里通村水泥公路,对13.6公里的农田路进行了修护和改造,彻底解决了农民种地运粮车行不便的难题。全村房屋更换了彩钢瓦、塑钢窗,在公路两侧新植树850株,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二是积极推广沼气的使用。目前全村36户农民已全部安装了沼气池,将农作物剩余废料及家畜粪便变成了清洁能源,降低了村民燃料支出,减少了污染。三是实行“三改”措施,即改水、改圈、改厕,目前全村自来水入户率达100%,全部安装了净化设备,并切实解决了住宅与畜禽圈、舍、厕等混杂的问题。
3、抓文化建设,促乡村文明发展,不断提高村民文化生活水平。建立了远程网络卫星接收站,配备了多媒体电脑及电视机,远程网络内容丰富,下载资源可随时播放,现在接收站已成为农民闲暇饭后的好去处;开办了一个农家书屋,图书内容贴近百姓,与农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现书屋有图书1000余册、各类科普光碟200余张,进一步拓宽了农民的视野;开展经常性的文体活动,利用农闲时节,组织村民开展文娱活动,每逢“五四”、“七一”、“十一”等节日,组织村民开展唱卡拉OK,扭秧歌等娱乐活动,进一步丰富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陶冶了情操,加强了乡村精神文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