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长假哈尔滨部分家庭为孩子做出另类选择:过个“苦节”
2009-10-09 10:53:20 来源:东北网-新晚报  作者:王舒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0月9日讯 “十一”长假如何安排?记者走访发现,一些家庭选择让孩子到餐馆当服务员、去早市卖菜、把孩子送到农村亲戚家体验生活,给孩子找“苦”吃,以锻炼孩子的社会交往等诸多能力。

  餐厅打工为长见识

  刘先生的女儿刚上高中,平日里的衣食住行全由家长包办,孩子受不得一点委曲。“十一”假期,他和女儿商量后,刘先生找到一位开餐厅的朋友,让女儿当一个星期的服务员。真没想到,孩子的表现还不错。

  “每天站在门口迎来送往,一个星期下来,孩子瘦了,也晒黑了。女儿不但没怨言,还自豪地告诉我,接触到各类不同的人,和以前从未经历的事。”刘先生有些兴奋地说,这个假期开了个好头。

  卖菜体验父母辛苦

  清晨4时,小许被妈妈从梦中叫醒,帮着父母卖菜。鹤岗来哈的老许告诉记者,他们一家靠在早夜市卖菜生活,因没时间照顾孩子,读小学4年级的儿子不爱学习。为让儿子体验父母的辛苦,小许妈妈听从朋友建议,假期里每天都让小许和自己一起出早摊。

  “平日里,我怎么跟孩子说生活辛苦,孩子都不理解,这回让他尝一尝,他就明白了。”老许说,第一天出摊,四五个小时站下来,儿子回家就一头栽到床上。几天下来,儿子不仅帮着他卖货,还负责收钱,也不乱花钱买零食了。提起儿子的变化,老许很欣慰地说:“让他体验赚钱的不易,是为让他珍惜读书机会。”

  到农村吃苦学自立

  “从小到大,孩子从没离开过家。”一提起儿子,李女士眼圈有些发红。她和丈夫做生意平日很忙,儿子从小跟着保姆和爷爷奶奶长大,身上有不少劣习,天天上网、不做家务、挑食……她希望通过到农村的体验,让儿子珍惜现在的生活。

  李女士说,为让儿子吃点“苦”,她选择让儿子去农村亲属家过假期。她对亲戚提出的唯一条件是:家里人吃啥就让孩子跟着吃啥。6日,孩子的父亲刚看完儿子回来,说儿子仿佛一夜之间长大了。

  走访中,许多家长表示,虽然明白“让孩子从小多吃苦,更利于孩子成长”的道理,但很少实际应用,等孩子面临升学、就业,将离开父母时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希望现在补上“吃苦”这一课还不算太晚。”一位家长对记者说。

责任编辑:强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