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黑龙江综合
搜 索
黑龙江大规模开发
2009-10-09 13:58:23 来源:东北网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建国后,国家组织对黑龙江进行大规模、多领域的开发建设,使黑龙江成为新中国粮食、木材、石油、煤炭、重工业基地。黑龙江作为国家战略布局中的资源大省,成功地扮演了计划经济时代的主角,无数的地上地下资源从黑龙江源源不断地运往全国各地,有力地支援了其他地区建设。建国很长一段时期,黑龙江开发建设精神成为主流意识形态。

  根据党中央提出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布署,依照“苏联模式”在高度指令性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创造适合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工业管理模式,1950年与苏联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苏联向我方提供示范工厂、技术指导、工程技术人员。每年派遣数百名专家来华援建。大约有37000名在校大学生、毕业大学生、技术人员派往苏联学习。“一五”期间,苏联156个援助项目中有22个落户黑龙江。在哈尔滨、齐齐哈尔、佳木斯等地建设起了“三大动力”、重型机械厂等大型装备制造工业、军工企业、煤矿业,奠定了黑龙江省重工业基地的地位。哈尔滨在解放战争时期是东北军工生产中心,装备工业基地。在“一五”期间,除前苏联早期援建的哈尔滨亚麻纺织厂外,还有援建项目锅炉厂2项,汽轮机厂2项,电机厂1项,量具刃量厂1项,电表仪器厂1项,电碳厂1项,东北轻合金加工厂2项,轴承厂1项,东安机械厂1项,伟建机械厂1项。这种大规模的现代化工业建设使哈尔滨从消费城市转向了新兴工业城市,形成了“以重工业为主导、以机电工业为骨干的产业结构”。

责任编辑:王凌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