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收入少困难多政策落实不到位 莫让“村村大学生”落空
2009-10-12 10:08:46 来源:东北网-哈尔滨日报  作者:杨兴文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0月12日讯 今年国庆节前,哈尔滨市南岗区红旗满族乡9名“村村大学生”组成“大学生志愿者”服务队,他们将利用业余时间,深入全乡8村1场(林场),建立村级办公自动化网络。他们此次的志愿行动,将使红旗乡在哈市率先实现乡村网络办公自动化。

  据了解,2004年国家实施“村村大学生行动计划”当年,苏宏宇及冯建志、邵岩等大学生相继来到红旗乡。之后的2006年,康茁、王伟等大学生响应国家“三支一扶计划”(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也来到红旗乡。到目前,红旗乡已有13名大学生从事乡村事务工作。他们凭着热情和智慧,在各自工作岗位尽职尽责,其中康茁在全国第二次农业普查中获得市级先进个人称号。

  记者从文件中获悉,2004年黑龙江省把“村村大学生行动计划”列为“十项利民行动”的重点推进项目,并计划在三五年内选派、培养近万名大学生到农村从事村务领导工作,全面提升黑龙江省农村工作水平。2006年,国家实施“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支教、支农和扶贫工作计划”,引导鼓励高校毕业生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促进农村基层教育、农业、卫生、扶贫等社会事业发展。

  然而记者在采访中也了解到,这些志愿扎根基层、服务农村发展的大学生们正面临诸多困难,各级党组织和政府如不能帮助克服困难,“村村大学生行动计划”、“三支一扶计划”的美好初衷可能无法实现。

  问题之一,“工资收入”低、缺少“三险一金”。按照计划规定,大学生基层服务期间,享有生活及交通补贴,并由地方统一办理意外伤害险及医疗保险。目前看,每人每月生活补贴650元太低了,很难保障大学生们的正常生活。以冯建志为例,他在红旗乡租房住,每月房租300元,其他全部支出只有350元钱。另一位大学生王伟和妻子在平房区租房住,月租金500元,他的月工资显得更“可怜”。今年4月,有关部门出台政策,将大学生们每月生活补助费提高到1000元,但直到今天还未落实。而城市用工已通行的“三险一金”制度,在大学生这里仍是空白。为照顾大学生的生活,红旗乡从自有财力中为他们支付每月100元的交通补贴,年补贴额超过国家规定的两倍。由于收入太低,13位大学生中只有4人结婚成家,其中年龄最大的邵岩已34岁,目前不敢“谈婚论嫁”。

  问题之二,两个计划待遇不同,让“三支一扶计划”大学生们不平衡。“村村大学生计划”规定,“对志愿扎根农村工作的一次性发给安家费2万元,执行定级工资,并同时向上浮动一档工资,工作满8年的经批准可转为固定工作,并再向上浮动两档工资”。而“三支一扶计划”中,没有上述清晰的政策,只是原则性地要求“各部门要积极制定优惠政策、鼓励服务期满的大学生扎根基层”。问题在于各有关部门并没有制定出与前一计划相同或更佳的优惠政策,以康茁和王伟为例,他们在服务期满后已明确在红旗乡继续工作,却没能获得安家费。

  问题之三,待遇差、政策落实不到位,留人难。无论是“村村大学生计划”,还是“三支一扶计划”,都不仅仅是解决当前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权益之计,它涉及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加强农村干部队伍建设、转变农村基层政府职能转变和工作方法创新等一系列长远目标,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各级党组织和政府要适当提高大学生们的待遇,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困难,将已有的政策落实到位,并根据计划中出现的新问题,制定更加完善的优惠政策,以期达到“留住人、用好人”的根本目的。

责任编辑:强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