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黑龙江综合
搜 索
农村基层组织战线上的一面旗帜
2009-11-24 16:05:58 来源:东北网  作者:赵海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刘春利在低保户家走访。东北网记者 赵海 摄 

大团村80高龄的老人在为灾区捐款。照片由大团村提供

  东北网11月24日讯 题:农村基层组织战线上的一面旗帜——记牡丹江东安区兴隆镇大团村党支部书记刘春利

  “我热爱大团村,我要用3-5年的时间彻底改变村容村貌,让百姓有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这是一名村支部书记工作笔记本上的一段话,这朴实无华的话语,折射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把百姓冷暖沉甸甸地放在心上,一心为村集体发展、为百姓过上好日子鞠躬尽瘁,他就是牡丹江市东安区大团村党支部书记刘春利。


大团村组织表演的文艺节目。照片由大团村提供 

  临危受命心系百姓干实事

  牡丹江市东安区大团村是一个拥有409户1385口人、7402亩耕地的农业生产为主的村,但大团村集体经济薄弱,人均收入低,村容村貌环境差,老百姓热切地企盼上级帮助他们选出一个好的致富带头人。兴隆镇党委选派一名干部到村里通过走访党员和村民,大家一致推荐时任村党支部委员、兴隆电力器村副厂长、民营电镀厂厂长的刘春利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党组织几次找他谈,他顾虑重重,但他看到了群众的企盼目光,想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感到了组织对他的信任,服从了组织安排,放下自己家的工厂,临危受命。

  刘春利一上任,就给村里班子三名成员共同“约法三章”,不贪、不占、要做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领头羊”。刘春利家有个小工厂,效益也不错,但他家的轿车几乎成为村里“公车”,老百姓谁家有个急事,他主动出车,村里上路灯缺材料,他从自己厂里拿,分文不要,使群众看到了一心为公的带头人,感到真正有了“主心骨”。村里的稳定是发展的关键,村里决定拿出村集体200多亩机动地,较好地解决了第二轮土地延包中积淀下来的许多矛盾,改变了村民上访告状的局面,稳定了人心。同时,对村级财产全部公开,并成立了由村民代表参加的理财监督小组。每年村里要干的事情,召开党员和村民代表会议,大家敲定。他认为“村务”公开,给百姓一个交待,还干部一个清白,是件好事。村里将的4个“马号”、大队会议室、日伪时期废弃飞机场都不变卖,而是进行了维修和“包装”,通过多种形式招商引资,把村里的闲置资产盘活了,先后有木器厂、沥青厂、养殖场、彩砖厂等9户企业入驻,不仅每年增加村集体年收益近20万元,而且安排村里剩余劳动力80多人。

  刘春利为群众所想,把重点放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变村屯脏乱差环境上。建造文化休闲广场,本来工程预算35万元的工程,可他不到22万元就建成了,质量却丝毫不打折扣。打井改造自来水,使全体村民吃上了免费的自来水,解决了农业灌溉的问题。带领村民整修了五千延长米的田间道,在村西南河沟上修建了一座桥,解决了村民生产问题。这个桥被村民称为“连心桥”。从2008年开始到2009年的10月份,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通过各种渠道,筹资近80万元,新修村屯水泥路3公里,石砌边沟、栽上400棵垂榆,使村屯主巷道70%实现了硬化。村里环境发生了巨变,被牡丹江市政府确定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


  鞠躬尽瘁为群众抗争病魔建家园

  刘春利虽然对花钱的事很“抠”,但为百姓花钱,他从不心疼。2004年10月18日傍晚,老党员陈玉珍突发急性胆囊结石,家人急得团团转,一个电话打到刘春利家里,他二话没说,开车连夜把老人送到市医院,亲自为老人挂号、办理住院手续,忙到凌晨2点多,医生说,幸好送来及时,才救了老人的命。村里每逢红白喜事,他都要亲自到场,帮着张罗张罗。谁家小两口闹矛盾了,他就当起“调解员”、“和事佬”。村里有人贷款找不到担保人,他主动担起责任。他还经常关心村里的老人、五保户、老村干部。每年给妇女、老人过“三八节”、“老年节”,已经成为村里一条不成文的规矩。

  刘春利心里装的最多的是大团村的发展、百姓的富裕,考虑自己却很少。2004年患了胃癌,胃切除三分之二。按常理,村书记住的房子应该是最好的,况且他家还有小工厂,经济富裕,但他的房子在村里最边头,已腐烂漏洞的大门没时间更换,他把全部身心都投放到村里发展。几年来,他不知疲倦,忘我工作。在与病魔争斗的过程中,刘春利最放心不下的还是村里的发展和村民的事情。

  2009年春天,他胃病再次复发,村干部和家人多次劝他去医院检查,他却说,村里的几条道还没修完,文化广场也正在筹建当中,等忙完了再说吧。这一等又是半年多,健康每况愈下。媳妇哭成了泪人,瘫痪在床多年的82岁老爹急了眼,他这才借区里开会的机会去医院做体检,结果癌细胞已转移到胰腺上。听到这个消息,村民姚淑兰哭诉,“他把心思都用在村上了,这病真是累的。”在上级领导的强烈催促下,才去北京做化疗。在去北京检查以前,他预感到了病情的严重,随即回村里召开了村“两委”会会议,安排了眼下要做的几件事情。到了北京后,他仍不忘村里的工作,电话不断询问党员学习情况,工程进展情况,从北京回来第一件事是到村广场查看工程质量和进展。他就这样往返牡丹江与北京之间,因为他心里惦念着大团村、惦念着他的事业。就在前几天第三次去北京化疗时,他向其他干部安排了明年修路工程用的水泥、沙子储备工作。

  作为村书记,他一心扑在工作上,一心一意为村里办了许多实事,为了大家忘了小家。刘春利经手了上百万元的资金用于发展集体事业,为了村里的发展,疏于对自己家工厂的管理,致使厂子效益日渐滑坡,每年少收入10多万元。由于村里事务缠身,他对家人的关怀,尤其是对卧病在床的老父亲照顾很少,为此,他深感愧疚。

  45岁的刘春利,在七年的村支部书记工作岗位上,始终以对党的事业和对百姓的利益高于一切的态度,困难面前不低头,病魔面前不屈服,组织带领全村广大党员和群众,短短几年间就把一个上访告状、贫穷落后的小村,建成面貌一新的小康村。村党支部获市“五个好”村党支部称号。他本人,2008年被市委命名为“优秀村党组织书记”。东安区委、区政府拿出2万元钱帮助其解决就医及遇到的困难,区委组织部拔出特殊党费5000元慰问了刘春利及家人。

  刘春利呕心沥血,把全部精力和自身价值都用在村里发展上、百姓致富上。短短几年的时间,使一个经济基础薄弱的大团村,通过盘活资产、招商引资等方式增加村集体经济积累近2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年递增11%。2008年村党支部获市“五个好”村支部,刘春利被市委命名为“优秀村党组织书记”。

 

[1]  [2]  [3]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于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