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在昨日(16日),在哈尔滨提前公映两天前看到了期待了数月之久的《十月围城》。
《十月围城》的前半场文戏,负责任地说,绝对是近几年华语电影中最完美的一次群戏。冲突、高潮、情绪、气氛无一不精良,技术方面更是已经表现得好到没有瑕疵可以挑剔。黄岳泰的整个色调和麦国强的美术为这半场戏提供了最良好的基点。整个大半场的戏剧氛围完全没让人出戏,节节相扣,情绪制造得恰到好处,由浅入深,再到爆发,完美得一塌糊涂,对,就是完美——请原谅我的词穷。
整部电影的主线是王学圻,就算只拎出王学圻与演他儿子的王柏杰那条线做文章,也能拍出一部极好看的电影。不得不说王柏杰作为一个才20岁的新人,演出得非常好,爆发力十足,在各位巨星面前没有丢台湾演员的脸。
假如你相信这部电影的价值观,它给你的感动绝对是毋庸置疑的;即便你不相信它的价值观,你也可以为其他事情感动,这部戏的剧本已经为各个人物备全了最好的行为动机,非常真实,一点儿也不矫情。即便你不相信“革命”“民主”这些看起来总是高屋建瓴的矫饰词汇,你也可以相信一些最普通,最真实的个人情感,这部戏把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拍得相当好。当然我还是要说,对于价值观这回事,简单的人总是能获得更多的满足。但凡有些电影和政治或理想主义沾边,总是会遭受某些人的阴谋论和莫名其妙的敏感。其实大可不必,这部电影并没有为某政党歌功颂德,也没做出什么政治上的谄媚姿态,鸡蛋里挑骨头的行为大可不必。
我相信的还有一点,就是100年前孙文那班人,在历史真实的角度上说,也要比现代人要幸福和坚定许多,包括那些一年又一年历劫惊涛的革命,以及洋洋洒洒的大同理想,在苦难中有所信仰的人,现在估计是绝无仅有的了吧?当电影里王柏杰说到“我闭上眼,看到的是中国的明天。”我承认我哭了,管它矫不矫情呢。
后半段武戏,个人觉得可以适当放低期待值去看。这是大片时代的一种无奈,只有靠长时间的打戏去卖宣传点,其实如果不管不顾地话,这电影拍得再放肆一点,把文戏做长,完全可以成为一部绝无仅有的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