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牡丹江乡村教师被聘为大学讲师 十余年拾捡上万件石器
2009-12-23 10:17:59 来源:牡丹江日报 作者:邸兰英
东北网牡丹江12月22日讯 宁安市石岩镇民主村农民阚德刚十余年来奔走乡野,拾捡了上万件石器。在他的协助下,文物普查队又发现多处遗址。日前,阚德刚被牡丹江师范学院特聘为讲师。
阚德刚原是民主村的一名中学教师。上世纪90年代末,他与学生在修缮学校操场时,意外发现了一把钻有小孔的石刀,这引起了他极大的兴趣。随后的十余年来,他有意识地去保护这些散落在田间地头、山河湖边的石器。当他查看书籍,了解到这些石器有一定的文物研究价值后,便将这些石器捡回家,建了一个小展厅,根据石器发现的时间、地点进行分类摆放。
因为石器年代、大小、形状不一,这让从事体育教学的阚德刚不得不捧起历史书籍,研究起每块“石头”上藏着的学问。对照书籍,他发现有些石器可能有上万年的历史,这让他很震惊。此后,他更加频繁地出去寻找。一次在爬山的时候,断崖塌方,一块碗口大的石头掉下来,砸断了他背着的书包带,身上背着的石器洒落出来。就在他蹲下身捡拾石器的一刹那,断崖大面积塌方,差点让他丢了性命。
后来,他捡石器的消息不胫而走,省市有关文物专家找到他,对他捡拾的石器进行了鉴定。专家发现他捡来砍砸器、石核、刮削器、石锤等几十件石头都属于旧石器时代石器,距今已有上万年历史。随后,阚德刚为文物普查工作人员当向导,在全国第三次文物考察中又发现了几十处遗址。
今年7月,正在进行博物馆筹建工作的牡丹江师范学院历史系主任刁丽伟,在下乡调研时看到了阚德刚捡拾的石器,并为他十余年来不计个人得失,奔走乡野保护石器的精神所感动。随后,在刁丽伟的举荐下,牡丹江师范学院特聘阚德刚为讲师,协助学院有关人员筹建博物馆。
现在,为筹建博物馆,阚德刚忙得不可开交,白天出去搜集散落在民间的文物,晚上则加强理论研究。“我将把原来的爱好变成责任,协助学院把博物馆尽快建起来,让牡丹江的历史文化氛围更浓一些。”阚德刚说。
阚德刚原是民主村的一名中学教师。上世纪90年代末,他与学生在修缮学校操场时,意外发现了一把钻有小孔的石刀,这引起了他极大的兴趣。随后的十余年来,他有意识地去保护这些散落在田间地头、山河湖边的石器。当他查看书籍,了解到这些石器有一定的文物研究价值后,便将这些石器捡回家,建了一个小展厅,根据石器发现的时间、地点进行分类摆放。
因为石器年代、大小、形状不一,这让从事体育教学的阚德刚不得不捧起历史书籍,研究起每块“石头”上藏着的学问。对照书籍,他发现有些石器可能有上万年的历史,这让他很震惊。此后,他更加频繁地出去寻找。一次在爬山的时候,断崖塌方,一块碗口大的石头掉下来,砸断了他背着的书包带,身上背着的石器洒落出来。就在他蹲下身捡拾石器的一刹那,断崖大面积塌方,差点让他丢了性命。
后来,他捡石器的消息不胫而走,省市有关文物专家找到他,对他捡拾的石器进行了鉴定。专家发现他捡来砍砸器、石核、刮削器、石锤等几十件石头都属于旧石器时代石器,距今已有上万年历史。随后,阚德刚为文物普查工作人员当向导,在全国第三次文物考察中又发现了几十处遗址。
今年7月,正在进行博物馆筹建工作的牡丹江师范学院历史系主任刁丽伟,在下乡调研时看到了阚德刚捡拾的石器,并为他十余年来不计个人得失,奔走乡野保护石器的精神所感动。随后,在刁丽伟的举荐下,牡丹江师范学院特聘阚德刚为讲师,协助学院有关人员筹建博物馆。
现在,为筹建博物馆,阚德刚忙得不可开交,白天出去搜集散落在民间的文物,晚上则加强理论研究。“我将把原来的爱好变成责任,协助学院把博物馆尽快建起来,让牡丹江的历史文化氛围更浓一些。”阚德刚说。
责任编辑:王凌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