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鹤岗1月5日讯 目前国际上一般把60岁及以上人口称为老年人口,如果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总人口中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例达到10%,则称为进入老龄社会。
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超过10%,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也达到7%,标志着我国已经初步进入老龄化社会。
随着鹤岗市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趋势逐渐显现,由此带来的老年保障、老年医疗、老年服务、老年人赡养与赡养方式等一系列问题。近一段时间,在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由民政、公安、消防、卫生等部门对我市各家民办养老机构进行了联合检查。记者随行采访,看到了不少亮点,也发现了很多存在的问题。
问题一:人员素质亟待提高。有些敬老院,未能严格按德才兼备的条件选用工作人员,多是随意应聘。一些小型敬老院为了降低服务成本,由家族式的员工组成,院长也缺少管理经验,没有服务的耐心和细心,严重影响了敬老院的服务水平和质量。
问题二:安全防火存在隐患。这次检查,将防火安全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对敬老院消防安全制度的落实、日常防火检查、建筑物安全疏散条件、用火、用电、用气管理和器材的配置等进行了检查,并对敬老院管理人员火灾扑救技能和消防器材使用方法的掌握进行了测试。记者发现,一些小型养老院使用劣质电褥子,报警器因为年久老化,用浓烟测试也不出现报警现象。有的民办养老院使用传统的炉子取暖,既不卫生还存在安全隐患。敬老院内,部分老人患脑血栓或老年痴呆等症,行动不便。一旦发生火灾,后果不堪设想。
问题三:环境和卫生条件差。走进某敬老院,一些吸烟和不能自理导致失禁的老人使室内空气污浊,还有的敬老院的房屋年久失修,室内潮湿昏暗,严重影响了生活质量。某养老院附近居民反映,敬老院内对于被褥的清洁和消毒管理不完善。一到夏天,弄脏的被褥被直接晾晒到屋外,敬老院的四周散发着阵阵难闻的气味,严重影响着周围环境。
问题四:资金投入不足。这个问题是影响敬老院规范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因素。部分民办养老院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在冬季取暖问题,日常饮食问题,老年人消费问题上能减则减,能省则省。记者随行看到,某敬老院的室内温度只有13至14度,达不到冬季室内温度标准。据某入住老人反映,他所在的敬老院经常购买菜市场上质量低的肉类和蔬菜以降低成本。在室内布局上,有的将多位老人安置在一间狭小的房屋内。某养老院将12位老人安置在近60平米的房间内,远远达不到敬老院规定的标准使用面积。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也同时看到了很多亮点:
亮点一:工作人员训练有素。记者走访了我市几家公办敬老院,突出的优势令人耳目一新,市天水湖敬老院和宝泉岭分局中心医院老年公寓,全体服务人员都是经过严格的选拔和培训,他们把服务和管理理念深入到每个服务人员的行动中。走进公寓,工作人员统一的着装,热情的态度,规范的操作和对老人和风细雨般的照顾让人感到温暖。言谈举止体现出较高的素质和良好的精神风貌。
亮点二:消防,卫生标准合格。走进市天水湖敬老院和宝泉岭分局中心医院老年公寓的第一印象就是干净,院内寝室、活动室、饭厅、洗浴室、洗手间都做到了一尘不染,入住环境好,档次高。
亮点三:制度完善,建立了良好工作机制。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市天水湖敬老院建立了规范完善的规章制度,以制度来规范和约束管理人员和院民的行为。建立的《院长岗位责任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年度考核制度》、《日常护理制度》和《院务管理制度》等。
亮点四:服务质量高,老人有家的温暖。敬老院管理人员能够全方位照顾好老人的生活起居。本着吃好、可口、卫生的原则,根据老年人的饮食特点,每周变换一次食谱、改善两次生活。做到主食多花样、副食富营养、每日三餐不重样。每逢重大节日,老人过生日,都要举行庆祝式;风雨天,工作人员把饭菜送到老人宿舍;老人患病,食堂根据老人口味另做饭菜,服务人员昼夜轮班守护。同时做到了定期为老人更换棉(单)衣、被褥、床单、鞋袜、蚊帐;定期为老人查体治病。切实使敬老院成为名副其实的“幸福院”。在采访中,市天水湖敬老院和宝泉岭分局中心医院老年公寓入住的老人都发自内心地说:工作人员比自己的亲人照顾得还细致周到。
亮点五:强化安全,确保不出现非正常事故。生命至上,安全为天。市天水湖敬老院和宝泉岭分局中心医院老年公寓把敬老院安全管理工作贯穿于敬老院工作的始终,在行动上没有丝毫懈怠,在观念上不存有任何侥幸心理,做到了警钟长鸣、常抓不懈。
这次联合检查,不达标的敬老院与标准高的敬老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检查中,市民政局副局长周非说:“去年我们对市里133家民办敬老院进行了检查,对存在的问题要求限期整改,无法整改合格的予以关闭,今年的情况已经有了明显进步,但是还存在着很多问题。老年人可选择管理和服务好的老年公寓入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