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月13日讯 2009年初,齐齐哈尔市政府确定大事实事56件,其中大事29件,实事27件。一年时间里,各牵头部门充分发挥积极性、创造性,攻坚克难,狠抓落实。如今,一年过去了,我市56件大事实事已有54件完成或达到当年目标。大举措迈出大步伐
市政府确定了事关城市发展的29件大事,其中一批大项目举足轻重。截至2009年末,老工业基地振兴方面项目完成八项:北满特钢淘汰落后产能项目已实现投资3.5亿元,完成了高炉建设;齐化集团30万吨烧碱和30万吨聚氯乙烯项目实现投资6亿元、完成厂房主体建设和部分设备安装的既定目标;齐二机床集团投资18.7亿元对9项重点技术进行了改造;振兴输变电工程已于2009年11月21日竣工投产,开始为一重集团、北钢集团和黑化集团新的大型项目提供电源。
在深化改革方面,黑龙股份资产重组工作进展顺利,有关资产转让事宜已于2009年6月6日挂牌公告,2009年7月6日,中国二十冶集团公司摘牌。户籍管理制度改革中,我市取消了农业、非农业两种户口性质划分,已换发居民户口簿62.5万本。
在会展经济方面,成功举办了第九届绿博会、第六届小交会以及第八届关东文化旅游节。其中,第九届绿博会实现总交易额122.90亿元,比上届增长23.8%。
成功举办了全市第八届体育运动大会,共产生金牌392枚,大力弘扬了“更快、更高、更强”的体育精神。新农村焕发新面貌
在省级新农村试点建设方面,以基础设施为主的民生工程取得了显著效果。村内街路硬化41.42公里,新增砖瓦化住房33.08万平方米;新建互用沼气池3072个;新建卫生所8个,有线电视用户新增3411户,新建文化室29个,新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40个。在省市帮建单位的共同努力下,落实资金、物资折合人民币1464万元。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进展顺利,全年实际参合246.5万人,占农村常住人口的95%。
全年新打人饮井253眼,安装自来水253处,解决了15万人饮水不安全问题。
完成城区西部造林15000亩,完成东北黑土区治理面积40平方公里。
投资16.88亿元,完成农村公路建设4385.2公里。
在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中,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面积1125万亩,适度规模经营面积为876.4万亩,新增适度规模经营面积占主要农作物播种面积11.02%。魅力城市又添魅力
2009年6月8日,市政府组织专家对鹤城的魅力景区扎龙、尼尔基斯湖旅游区规划进行了评审论证,并于2009年11月23日提交市城乡规划委员会审议,已原则通过。
市艺术剧院完成改造,投入使用。
齐泰、齐嫩、齐甘高速公路主线和齐嫩辅道征地拆迁工作已基本结束。齐富公路(含嫩江大桥)建设项目于2009年8月27日开工建设,目前已完成桩基施工。
劳动湖南扩项目,已完成拆迁7372户、35万平方米,挖掘进水闸和泄水闸穿堤土方7.5万立方米,引水明渠土方工程已完成。
大手笔投资4.2亿元,完成了阳光文化、马恒昌、曙光、和平广场、滨江、新城、绿洲园、秀水、溪水、南山10个公园绿化种植任务,完成了新江路、南出城口等11条街路进行了绿化升级,完成了137条街路的绿化工作,完成了卜奎大街、西园路等7条主次干道的升级改造。
城市立面容貌(牌匾)改造工作已经结束,中心城区共拆除不规则牌匾4046块,完成龙南街、龙北街、建设大街等十条街路两侧牌匾改造任务,新设置规范牌匾2064块,更新率达到100%。保障到位享受和谐生活
2009年,全市贫困人口由2008年的58.74万人,下降到54.05万人,下降了8%。
创业带就业工作稳步推进,发放小额创业贷款8900人,发放金额2.9亿元,再就业培训4.9万人,新增就业11.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0%,比计划降低了0.3个百分点。
1.9万户居民获得廉租房补贴。
1.3万户棚户区居民搬进了新居。
完成泥草房改造4.68万户、390万平方米。
城乡低保实现应保尽保。
争取省和国家救灾款2554万元,解决灾民口粮2.58亿斤,及时调拨帐篷、棉被、棉衣、鞋、大米、白面等救灾物资,保证了灾民有饭吃、有水喝、有衣穿、有房住。
全年超额完成失业保险基金征缴任务,征缴额为7600万元。
比省规定时间提前11天完成发放粮食直补和综合直补16.4亿元。
残疾人康复工作效果显著,共为500名贫困精神病患者提供免费医疗救助,为40名贫困精神病患者提供免费住院治疗,为1224名贫困白内障患者实施了免费复明手术,为贫困残疾人装配大、小腿假肢80例,免费发放辅助器具1304件。
争取国家彩票公益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项目资金576万元,完成改造危房576户,超计划346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