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是本活教材”
姓名:夏天
年龄:24岁
毕业学校: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市场营销专业
毕业时间:2008年
工作社区:英俊社区
社区工作经典语录:接待老人要有耐心,和急性子的居民相处要善于倾听,和孩子们相处要有爱心,和困难户相处要有诚心
“您稍等我一下,我去给社区的一个老人送一份材料,10分钟就回来。”夏天一边说一边一溜儿小跑。不大一会儿就回来了。刚坐到屋里不一会,两名社区居民又过来交户口的复印件,可独生子女证又没拿。夏天又耐心地告诉了两名居民把相关证件都带来。
夏天告诉记者:“您别看我这么忙,在社区工作的这些日子,苦中有甜。苦的是每天总觉得有做不完的事,甜的是每一次付出都会有收获,每天都有新鲜的体验。”
夏天在社区的主要工作是负责劳动保障。此外,她还负责社区活动的策划和筹备。
没进社区之前,谈到社区总爱用“老大妈”和“红袖章”这类词。夏天刚到社区的时候,发现现在的社区不同于以前的居委会,这里的工作者大部分都很年轻。他们经验多,办事利落,而且每个居民的家庭情况,社区的工作人员都了如指掌。他们经常加班,连双休日也很少休息。
为了能赶上社区的“前辈”,夏天每天都花时间阅读相关文件资料,给自己充电。从劳动保障到计划生育工作安排,从社区活动到楼道卫生保洁,课堂上没有的知识她都在社区学到了,她有时也不住地感慨:“社区真是一本活教材,丰富的内涵让我受益匪浅。”
谈到当初报考的初衷,夏天说,2008年毕业后,自己的理想很多,目标也很高,但转了一圈却始终没有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当自己来到社区以后,感到一个人要想实现目标,实现自己的理想,必须踏踏实实地干好一份自己挣来的工作。“现在我做到了,我会在这里实现我的价值。”
“学生干部”变身“社区工作者”
姓名:张健乔
年龄:25岁
毕业学校:佳木斯大学法学专业
毕业时间:2009年
工作社区:亚麻社区
社区工作经典语录:社区的长辈们看着我长大,如今我又回到家门口工作,我不能给他们丢脸
当张健乔听说自己分配到所居住的社区工作时,他兴奋极了。自己在这个社区住了20多年,小时候就经常往居委会跑,觉得居委会干部都很了不起,并对居委会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但从没有想到自己有一天也会成为社区干部。
张健乔在大学期间是学生会干部,大学毕业后,他也曾感到很茫然。在几次找工作碰壁后,张健乔开始反省自己。他说: “2009年春天,离毕业还有几个月,我就开始到处找工作。刚开始也是跟着同学一起赶招聘会,在网上‘海投’,希望多争取一些机会。”然而,简历都石沉大海。
“工作一直没着落,我越来越着急,爸妈也跟着上火。这时候我在电视上看到招聘大学生社区工作者的消息。”报名的第一天,张健乔就赶到劳动保障大厦。他看到报名人数很多,感到竞争也很激烈,压力很大,甚至对自己的能力感到怀疑。经过半个多月的复习,考试结束后,他接到了社区通知录取的电话。因为从小就生活在亚麻社区,所以张健乔十分了解这里的一草一木。每家每户有几口人,都在哪里上班,他都了如指掌。社区的居民都亲切地叫他“小乔”。
踏实勤快、能干的小乔很快受到领导、同事和社区居民的认可,他自己也对社区工作有了更深的认识:“和我预想的一样,社区工作的确很琐碎,但让我没想到的是,这份工作充满了新鲜感和挑战性,每件事都关系到社区居民切身利益,想做好很不容易。”
“社区工作很辛苦,也很锻炼人,在这儿可以接触到各行各业的人和事,对于我们年轻人了解社会很有帮助。”小乔说,“现在我生活很充实,而且感觉自己踏实了很多,我要在这里做出自己的一番事业。
到社区锤炼自己
姓名:郑丹
年龄:27岁
毕业学校:大庆师范学院电子信息专业
毕业时间:2009年
工作社区:亚麻社区
社区工作经典语录:对于这份工作,我备感珍惜,我会好好地干下去
“刚出校门,社区是个锤炼自己的好平台。”郑丹说,社区工作看似琐碎,学问可真不小。在社区里,可以和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和各类型的人交朋友。
毕业后的郑丹也想去外地工作,但是又一想父母的年龄都大了,而且身体又不大好,每月只靠低保金维持生活。思来想去,郑丹决定回来。对于社区,郑丹也有着特殊的感情。因为家庭贫困,社区的工作人员对她们家没少帮忙,郑丹从内心很感谢他们。当通过考试得知也将成为一名社区工作者时,郑丹在心里暗暗发誓:自己一定要干好这份工作。
于是从上班的第一天起,她每天都早早地来到社区,在打扫完卫生后,就急忙带着居民通讯录,去家里进行排查走访。这段时间因为天冷,她的手脚常常冻得不听使唤。
社区有一名叫严淑琴的低保户,老两口有一个智障的儿子,因为老两口的年龄大,所以严大娘家里一有什么事,就会想起小郑丹。“小郑人勤快、嘴也甜,来了没多久就和居民熟识了,不少前来办事的居民点名请她帮忙。”社区老协理员庞丽霞对“徒弟”的表现打出了95分。现在郑丹每月挣的工资除了还上学时欠下的助学贷款,剩下的都交给了父母。郑丹说,在与人沟通上,学到很多东西。“见啥人说啥话”是她总结的经验,“这些我以前在学校根本没遇过,都是到社区后学的。”
小社区大舞台
姓名:贾新立
年龄:40岁
毕业学校:佳木斯大学
毕业时间:1996年
工作社区:长胜社区
社区工作经典语录:社区是一个大舞台,我希望在这里找到自己的角色
今年40岁的贾新立是社区招考大学生当中年龄最大的一个。说起自己为什么要考这份工作,贾新立告诉记者,从大学毕业到现在的十多年来,他做过建筑公司的技术员、到南方做过服装生意、做过业务员。那时候虽然挣钱不少,但总是离家在外,一个人过着漂泊不定的生活。去年7月,当听说社区要招聘大学生就业时,贾新立想要是自己也能成为一名社区工作者那该多好啊!于是他仔细咨询了报考条件等相关事宜。由于很多年都没有参加考试了,自己也不习惯。当他看到报名的都是一些新毕业的大学生,心里的压力就更大了。心里想自己努力过了,失败和成功都无所谓。得知自己被录取后,贾新立便买来一些关于社会保障和社区日常工作方面的书籍。“虽然自己的年龄大,但只要认真学,一遍记不住,就记两遍。”贾新立总是这样对自己说。
于是,排查走访、社区活动、清雪工作、帮社区老人干活就成了他每天的工作。社区有一位叫李秀珍的大娘,她的儿女都不在身边,贾新立得知这个情况后,每天都要到李大娘家去一趟,看看有没有什么活。换煤气罐,换灯泡,甚至有时他都帮大娘去买菜。
贾新立告诉记者,社区的工作虽然琐碎,但让他感到很快乐。他说:“在这里我找到自己的价值,找到了一种满足,这种满足不能用金钱来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