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  大兴安岭
搜 索
大兴安岭地区生产总值实现 80.5 亿 迈入经济发展快车道
2010-01-25 11:10:41 来源:东北网  作者:高长利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蔚为壮观的南瓮河岛状林大湿地。资料图片
云冶集团等大型企业落户大兴安岭。资料图片

  东北网1月25日讯 (记者 高长利) “十一五”以来,大兴安岭地区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实施生态战略,发展特色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林区”和“生态立区、工业富区、项目兴区、打造园区、富民强区”的工作思路,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实现了大发展、快发展,走出了一条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生态经济之路。

  据统计,2009年全区生产总值实现80.5亿元,同比增长14 %,是“十五”期末的1.51倍,增速列全省第二位;全口径财政收入实现6.5亿元,同比增长23.7 %,是“十五”期末的2.61倍;一般预算收入实现3.5 亿元,同比增长32.3%,增速列全省第四位;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6.4亿元,同比增长61%,增速列全省第六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8.2亿元,同比增长34.7%,增速列全省第二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272元,同比增长10%,增速列全省第三位。

  黑龙江大兴安岭地区位于祖国最北部,下辖3县4区10个林业局,是东北乃至华北的天然屏障。作为黑龙江省生态功能保护区和国家生态安全重要保障区,据专家测算,大兴安岭森林生态系统年产生的生态效益高达1136亿元。

  ——接续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倾力打造“神州北极村,中国龙江源”的旅游品牌,2009年全区接待旅游人数147万人次,增长117.7 %,创旅游收入12.5 亿元,增长157 %;林产工业精深加工实现产值12.5亿元,增长41.4 %;规模以上矿产开发业实现产值8.2亿元,增长27.5 %;全区获得绿色(有机)标志使用权的产品达到了178个,中国北极蓝莓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绿色食品业实现产值11.2亿元,增长32.1 %;兴安北药业实现产值3.3亿元,增长5.7 %;畜牧业实现产值5.4亿元,增长20.1%。

  ——项目带动作用日益显现。连续三年开展“项目建设年”活动,着力安排总投资312.7亿元的136个项目,目前有46个项目进入生产试生产阶段。对俄经贸合作园区建设进展顺利,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资2.27亿元,入园项目22个,到位资金9.51亿元,宜家木业、百盛蓝莓等14个项目进入了生产或试生产阶段。为有效应对危机,进一步扩大内需,今年又全面启动了总投资259.45亿元的10个基础设施项目、10个产业项目和10个民生项目的“三个十工程”,已开工建设项目17个,全年完成投资18.6亿元,占全区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51%。其中,古莲河煤矿扩能改造等6个项目已完工,云南冶金锌冶炼等5个项目即将完工,三间房40万千瓦水电站项目已通过水利部预审,塔林西10万千瓦水电站项目正在办理中。

  ——基础民生得到极大改善。继漠河机场通航后,投资2.96亿元的加格达奇机场改扩建项目已开工建设,开创了国内同一时期、同一地区建设两个支线机场的先河。投资30亿元的加漠公路升级改造、投资6.6亿元的古莲至洛古河地方铁路已全面开工。44.67万平方米棚改工程即将竣工并交付使用,全区养老、医疗、生育、工伤、失业保险参保人数逐年增加,城镇登记失业率平均控制在3.28%,“五七工”、“家属工”纳入养老保险统筹工作进展顺利,16000多人通过黑龙江省审定,这部分人“老有所养”愿望即将实现。

  站在新一轮加快发展的起点上,大兴安岭地区以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为首要目标,以加快经济发展为第一要务,积极抢抓机遇,主动化解危机,充分发挥政策、资源、区位和环境四大优势,倾力发展矿产开发、林产工业、生态旅游、绿色食品、特色养殖、兴安北药六大生态型主导产业,精心打造林木产品精深加工、生态休闲旅游、有色金属环保冶炼及能源转化、绿色(有机)食品生产加工和对俄经济贸易合作五大基地。争取利用2到3年的时间,把全区建设成为黑龙江省生态和粮食安全的保障区、资源枯竭城市转型的示范区、对俄经贸科技合作的延伸区、能源及有色金属环保开发的实验区。

责任编辑:王凌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