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省人大代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孙忠人。东北网记者 朱丹钰摄 |
四年前,本科毕业的李洋在一家民营企业找到了一份工作,可是每个月微薄的工资让他逐渐对工作失去了热情,终于在半年后辞职选择了考研,而如今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让他这个名牌大学的研究生也对自己未来的出路担心起来。说起工作的事,李洋也是一肚子苦水:条件好、待遇高的用人单位很多已不考虑硕士,更多是要博士,而基层虽然很需要他这样高学历的人才,可给出的待遇又让他心有不甘。
毕业生为什么不愿意到基层就业
日前,记者在我省举行的第二届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高层论坛上了解到,今年我省普通高校大中专毕业生人数达到22万人,就业总体形势不容乐观。如此多的高校毕业生,究竟有多少人愿意到基层去?很多毕业生宁可在城里待业也不愿意到基层去工作,基层用人单位有苦说不出。
省人大代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孙忠人说,以基层医院为例,愿意去的优秀毕业生实在太少,即使招到人,其中也有相当一部分只是权宜之计,将基层医院当做就业的“跳板”,干不了几年就“飞”了。近几年国家对基层就业越来越重视,不断出台各种优惠政策,同时在大学生热衷的公务员考试中,各个岗位对具有基层工作经验的要求也越来越普遍,这些都对人才下基层产生了较大的吸引力。有些毕业生暂时未在大医院找到工作,于是先到基层参加工作,在工作的同时准备考研、考公务员或者继续寻找条件更好的单位。一旦达到基层工作的年限或者找到更好的工作岗位,他们就会离开基层。
毕业生为什么不愿意到基层就业?已经来到基层就业的毕业生为什么留不住?孙忠人代表认为,不能简单地指责大学生就业观念不正确或者工作态度不端正,必须承认,基层单位的条件确实难以吸引毕业生就业。比如,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医院基础设施和设备简陋、医疗器械破损长期得不到补充和改善。医疗条件的落后,既吸引不了群众来看病,更吸引不了医学院校的毕业生来就业。基层工作人员的工资待遇低、生活条件差,使前来就职的大学生不能安心工作。另外,有的基层单位的人员编制早已满额,在引进人才时只能签订临时雇用合同,对引进高水平人才极为不利。
积极政策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就业
“引导和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就业,需要各级政府为毕业生创造各种有利条件,同时各项政策的有效落实也极其重要。”孙忠人代表说。
孙忠人代表建议,以医学院毕业生为例,对到基层医疗单位工作的毕业生,试用期月薪不低于1500元,考取执业医师资格后,月薪可达到2000元,并解决其在事业编制、户口档案、职称评定、社会保险等方面的实际问题,同时享受省政府给予的每年2.5万元的专项补贴。两项加起来,年收入至少在4万元以上。此外,每年享受两次免费探亲待遇。考虑住房问题,对于到基层去的毕业生,可以一次性给予一定的住房补贴,乡镇一级的房价较大城市相对便宜,甚至可以为家庭困难的毕业生解决住房的首付款问题。对到乡镇卫生院工作的医学毕业生,一旦签订若干年(建议5年)工作合同,由省卫生厅按规定补助其上学期间的学费、住宿费、教材费的50%,用人单位解决30%,个人负担20%。对家境贫困的学生,还可实施助学贷款代偿制度。对到乡镇卫生院工作的高等医学本科以上毕业生核定专项编制,工资由县级财政部门给予保障,服务年限满5年者,保留其国家正式工作人员身份和相应待遇。对高校医学院校全日制专科生,凡取得执业医师、药师、护士资格的,工资由县级财政部门给予保障,实行岗位管理,人事部门给予备案,其在乡镇卫生院工作期间与国家正式工作人员享有同等待遇。此外,对到乡镇卫生院工作的医学毕业生,其职务工资向上浮动一档。在乡镇卫生院连续工作满8年的,其浮动工资从满8年的下月起予以固定,国家规定的正常调资、升级不受影响。
“免费师范生模式”在全国各省推行,吸引了一大批家境困难而又立志献身教育事业的学子,社会各界反映良好。孙忠人代表说,借鉴这一模式,医学院校可建立“乡村医学专业”,由国家出资给他们提供免费医学教育,为基层医院培养全科医生和护理人员。免除其在校学习期间的学费、住宿费,并补助生活费,所需经费由财政安排。学生入学前与学校和生源所在地省级教育、卫生行政部门签订协议,承诺毕业后到基层医疗机构服务10年。这样既可以解决基层缺乏医疗专业人才的困境,又能够帮助家境困难的学生完成学业,还有助于扩大就业,可谓一举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