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经济结构,提高产业竞争力,是实现我省大发展、快发展的重要途径,我们必须把加快结构调整作为应危机、促发展的治本之策,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把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我省结构调整优化升级的重中之重,下大气力培育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信息、现代装备制造等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新能源产业要大力推进水电、风电、太阳能、地热能和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发电项目,积极开展核电站项目前期工作,尽快提升新能源开发、新能源装备、新能源材料、新能源衍生产业的规模与水平。新材料产业要大力强化新材料研发、新材料制造和产业化、新材料应用,集中打造镁合金材料、钛合金材料、新型合金钢、新型高强高效焊接材料、人工晶体、聚烯烃及改性材料等“六个优势特色基地”,建设高档石墨制品、大直径单晶及新型半导体材料、新型陶瓷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特种铜合金材料、新型建筑材料等“七个优势特色产业群”。节能环保产业要积极推动重大节能、节水、综合利用技术改造项目和节能产业化项目,发育壮大节能环保产业。生物产业要大力发展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化工、生物能源、生物环保,尤其要重点推进基因工程药、现代中药、抗生素、动物疫苗、新药开发,以及生物育种等领域,努力实现率先突破。通过大力发展生物产业集群和产业基地,使我省成为生物产业先进省份,今年生物产业产值要超过800亿元。信息产业要积极推进通信服务、信息服务和数据处理服务,推进数字集群通信产学研基地、敏感元件与传感器产业园建设。迎接世界信息产业第三次浪潮,主动谋划和加快“物联网”建设。现代装备制造产业要加快电站装备、石油石化装备、大型铸锻件生产、民用航空、重型机床的信息化改造,提升核心竞争力和规模水平。同时,要大力开发食品装备、农机装备等产业,大力推进支线飞机、直升机、新能源汽车及新能源动力装备的生产制造,搞好大飞机配套的项目建设。加强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统计监测和考核工作,今年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要指标增长幅度不低于同期规模以上工业增长水平。进一步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特别要做大做强食品产业,把粮食大省变为食品工业大省。重点发展粮食、乳品、肉类、马铃薯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加快建设具有竞争力的绿色健康食品产业基地,进一步壮大北大荒米业、飞鹤乳业、完达山乳业、九三油脂、中粮生化能源(肇东)、龙凤玉米、佳木斯益海嘉里粮油等一批龙头企业,新增产值50亿元以上企业5家,确保实现销售收入2000亿元以上。扩大第三产业规模。大力发展旅游业。加快五大连池、北极村等旅游龙头产品建设,打造一批旅游名镇,叫响冬季冰雪和夏季避暑两大品牌,推动旅游业跨越发展。着力发展会展、物流、金融、创意、动漫、广播影视、新闻出版、文化娱乐、社区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强化哈尔滨、大庆两个国家首批服务外包示范市作用,大力发展电子信息和服务外包产业,不断促进服务业拓宽领域、增强功能、优化结构,提高供给能力和水平。今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增幅要达到11%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