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黑龙江综合  >  文卫·体育  >  体育
搜 索
前卫冰球俱乐部副主席孙秋实:中国女冰拼到了最后一秒
2010-02-21 15:29:21 来源:生活报  作者:于鸿斌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孙秋实
  女冰比赛现场

  黑龙江新闻网讯 老孙,大号孙秋实,大众熟悉他,因为他是哈尔滨市公安交通管理局局长;球迷也熟悉他,因为他还是前卫冰球俱乐部副主席、秘书长,对冰球几近痴迷,评球语言犀利的同时,多年来总在试图为哈尔滨冰球的复兴干点实事。

  比分输了 但拼搏精神没丢

  操着对讲机,夹着《交通组织汇编》出现在记者面前的老孙,刚刚从路检现场风尘仆仆赶到值班室,此时距离温哥华冬奥会中国女冰对阵俄罗斯的第一节比赛结束只剩两分钟。

  “1比12输美国,正常”,“1比2惜败芬兰,也正常,因为中国女冰和美国与芬兰的交战从无胜绩。”“今天打俄罗斯,是中国女冰唯一一场有望拿下的比赛。”坐在值班室床沿的老孙,一边擦着额头滚落的汗水,一边提醒记者:“这帮孩子不容易,不论输赢,都是值得称道的,因为她们没有因为对手的强大而束手就擒,前两场硬仗,打出了不服输,拼到底的精气神,仅此一点,就值得夸奖。”

  曾是哈尔滨少年冰球队一员的老孙,52岁时参加第十一届全国冬季运动会,还创造了打进最快一球的纪录。老孙说,参加冬奥会的这支中国女子冰球队,并非全国选拔产生,而是来自哈尔滨和齐齐哈尔,从全国仅存的84名注册运动员中间产生,是一支仅有孙锐、金凤玲、王莉诺等三名老队员的新军。“从对阵美国和芬兰的比赛看,中国队在整体配合上有明显进步,尽管输了,黑龙江姑娘身上的那种不服输,敢打敢拼敢于和欧美强手进行身体对抗的劲头,较好地体现了中国女子冰球的精神风貌,让国人看了之后热血沸腾,很振奋。


 

  技不如人 但不能只怪队员

  回顾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那时候中国冰球的场馆条件虽然差一些,但是那时候的冰球氛围和水平要比现在高。那时候,冰球发展有群众基础,现在的文化生活多元化,冰球曾经作为哈尔滨市一个很重要群众文化生活的亮点,同时这个项目在哈尔滨还得到了普及,那时候我们的厂矿、企业、学校和全社会都参与,对手多,比赛多,参与多,基础很好。那时候是国家队水平最高的时期,是世界冰球A组成员。目前,中国男冰的世界排名是28位,女冰是第8位。

  不仅如此,曾经被誉为冰球之乡的哈尔滨,如今冰球已经淡出了人们的视线。老孙说,和加拿大、美国等冰球发达的国家相比,目前,中国的冰球已经沦落到了最危险的时刻。以加拿大温哥华这样的城市而言,有200块室内冰场,全部对外开放;反观哈尔滨这样的全国冰雪运动扛鼎者,室内冰场仅有9块,对普通冰雪运动爱好者,尤其是冰球爱好者开放的几乎没有。

  呼吁家长 打冰球对孩子好处多

  中国1比2输给了俄罗斯,可老孙还有点恋恋不舍地盯着屏幕不愿离开。

  老孙中肯地说:小于,你家亲戚有孩子的话,让他们都来玩冰球吧,这个项目对人的身体素质、意志品质和团结协作精神的培养和锻炼是全方位的。他介绍说,如今的中国,绝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他们的自我意识很强,表现在日常交往中就是不合群。如果让适龄的孩子在一起打球,潜移默化地培养孩子强健体魄的同时,还会培养孩子的集体荣誉感、团结合作精神,让他们勇于面对困难。现在,很多家长对冰球的认识有误区,认为这是一项很野蛮、不安全的运动。老孙说,冰球运动是一项比赛规则非常严密的运动,对身体接触的要求非常严格,在少年比赛中,身体接触、大力击球等是不允许的。同时,少年队的孩子同样穿有把身体包裹得严严实实的护具,最大限度地保证了孩子打球时不会受伤。

  老孙将记者送出他的办公室,还一再叮嘱着记者:体育部门应该和教育部门联手培养冰球运动员,在给予政策和资金的倾斜,让更多数量的人参与到冰球运动中来,中国的冰球水平才能有质的飞跃。

[1]  [2]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宋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