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哈尔滨城市道路大改造 交通信号智能化升级呼之欲出
2010-03-01 15:53:36 来源:东北网-哈尔滨日报  作者:张大巍 李进胜 鞠红梅 王坤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3月1日讯 几天前,大规模的路桥改造在冰城拉开战幕。如果把保交通顺畅当作一场战役,修路建桥就是战略,而合理设置交通信号则是战术。

  哈尔滨共有480余处红绿灯。为表达包含情感因素在内的诸多不满,一些市民称其为“傻子信号”———大多数红绿灯一设定终身,不分春夏秋冬、不分白天夜晚、不分高峰平峰,只有一种配时方案。

  红绿灯是机器,但一旦它能把路口变得有序,能让通行效率最大化,能减少驾车者等待的焦躁,这个机器便有了智慧与情感。这样的红绿灯,可以根据车流量大小随时改变红绿灯点亮时间,可以让车通过一个绿灯后不会被下一个道口红灯截住,可以提示绿灯剩余时间已不够通过路口……有智慧的红绿灯能提高城市交通的运行效率,能节省路人的通行时间,能减少道路资源的人为浪费。

  道路大改造、交通大调整之际,人们更多关注红绿灯的科学配置和智能化升级,一场红绿灯革命呼之欲出。

  一个充满智慧与情感的红绿灯体系,值得期待。

  实践  智能化试点思路渐清 智能地磁感应器 根据车流量自动调节信号时长

  今冬,在黄河路与嵩山路交口的12个车道下面,各埋有一个直径不比烧饼大的地磁感应器。它们与设在路口机箱内的一张卡片连接,将感应到的车流量传达给红绿灯,红绿灯据此调整红灯或绿灯点亮的时间长短。

  很多市民驾车或坐车时有过这样的经历:夜晚,路上人车稀少,虽然前方横向路口无车通行,但还是被红灯拦挡。每每此时,感觉那几十秒钟浪费分外无辜。


 

行人对手触式红绿灯有诸多误解。

  地磁感应式的智能红绿灯可以杜绝这种情况。如果一个方向无车,立即变红灯,避免有车方向等红灯,无车方向绿灯亮情况的出现,并给每辆车3秒的通行时间。

  这是目前哈尔滨市唯一一处地磁感应智能红绿灯。23日,记者将这个红绿灯的情况发布在议论风生哈尔滨论坛上,一些市民惊讶于其智能化程度,并担忧其造价高且不好维护。负责安装这一信号的市公安交通管理局交通指挥中心主任吴玉明介绍,这是美国麦肯公司生产的信号设备。一个地磁感应器2000元,安装在黄河路与嵩山路交口处的设备共用2.4万元。并且安装方便简捷,不需要大面积施工。

  之所以选择冬季安装,就是想看它能不能适应哈尔滨寒冷的冬季。指挥中心的工程师刘勇说,目前看,这个设备在哈尔滨市使用没有问题,效果很好。但担心冬春交替时,一冻一化会让磁片上结晶。因而,它适不适合哈尔滨市,还要观察一阵。

  多信号协调控制在上下游路口形成“绿波带”

  霁虹桥转盘道与哈三中岗的红绿灯被连接到了同一台机器上,统一控制。两个信号基本会同时亮同一颜色的灯。这是哈尔滨市第一个“二合一”信号。

  随后,在去年道里区一些路段单向通行后,经纬街与经纬五、六、七道街交口,通江街与霞曼街交口,由于路口间距较小,任何一个路口出现问题都会导致大面积拥堵。因此对4个路口的红绿灯也进行了统一协调,按主次顺序进行控制,即把经纬街直行车流作为主相位,其他路口及其他方向作为跟随相位,实现主干道通行车流协调控制,使车辆能够一次性通过此区域。目前,河渠街与龙江街交口、龙江街与马家街交口,一曼街、大成街、邮政街围成的三角地区都采用了这种信号方式。

  有红绿灯的路口之间,建立协调控制关系,可达到行车顺畅或为阻塞路口减压的效果。市公安交通管理局秩序处副处长李晓冬说,这种协调方式目前看效果很好。今年“两会”上,代表和委员呼吁尽快在主干道完成这种“绿波带”红绿灯的升级改造。

  此外,这个冬季,哈尔滨市还出现了分时段进行不同配时的红绿灯。友谊路与公路大桥交叉路口的红绿灯即有早高峰、平峰、晚高峰三种不同配时。


 

不良天气条件下,红绿灯有效疏导车流。

  视频检测装置造价高维护难效果不太理想

  在试用地磁感应器之前,哈尔滨市曾尝试通过其他方式让红绿灯智能化。最初是地磁线圈感应器,这种感应器需要在路口地面下方盘上线圈。虽然安装比较简单,但不适合哈尔滨市的气候,哈尔滨市冬季寒冷,易使地磁线圈龟裂。

  随后,大概在三四年前哈尔滨市出现了加有视频检测设备的信号灯。它用摄像头模拟人眼,对通过的车辆发射信号。交警根据检测到的路口通行的机动车数量,把全天化成几个时段,作不同的信号配时方案。

  吴玉明说,在经纬街转盘道、新阳路等地就安有这种视频检测装置。但它有明显的缺点:首先是造价高,一个路口四个方向如果都安视频设备,大约要20万元左右。而且施工费用高,需要经常维护。它的使用效果又受天气影响,雾天、雨天等气候条件下摄像不清楚。因而,哈尔滨市没有将其再扩大范围推广。

  激辩 红绿灯革命引发的争议

  美国从80年前即开始研究红绿灯,他们走过的弯路,于我们来说,是可以绕过,还是不可回避的成长过程?在红绿灯革命之际,多方争论不休。

  读秒器到底该不该安装?

  地磁感应信号安上后,市民的第一个反应是什么?市公安交通管理局设施大队施工工程科长刘志刚说,市民多是在问为什么把读秒器给撤掉了。市民对红绿灯旁的读秒器的重视可见一斑。

  设读秒器是要先知道这个信号要持续多少秒,而地磁感应这种“智能信号”每一个红绿灯的时长都不固定,没法读秒。

  “只有一些比较落后的红绿灯才能安读秒器。”交通指挥中心科技工程师刘勇说,在美国等发达国家,曾经大量应用读秒器,现在大部分都已经没有了。交警部门倾向于不安读秒器,但他们的认识显然与市民的呼声相悖。

  每安一处读秒器,都赢来市民一片叫好。李晓冬说,2002年起安装读秒器到现在,全市安装读秒器的红绿灯岗近50%。

  读秒器更多的作用是在红灯时。刘志刚说,它可以解决人们等红灯时的烦躁情绪。让人感到等得心里有底儿、舒服。但它的负面影响随之而来,一些驾车者在看到快变红灯时全力冲刺而过,造成交通隐患。这也是交警部门迟迟没有将全市的红绿灯都安装上读秒器的原因。


 

经纬街与经纬五、六、七道街的协调红绿灯。

  虽然通过发达国家的实践,读秒器已渐渐被取消,但从目前市民的要求看,哈尔滨市还要经历全面安装读秒器这一过程。有交警认为,这大概是交通信号发展中一个不可回避的阶段。

  感应式红绿灯能否大面积铺开?

  交通是一个时空概念。如果把路桥建设看作空间上的扩展,信号灯的智能化就是给路人赢得时间上的优胜。交警部门认为,打开拥堵点,让交通变得有序是他们最首要的工作。而市民则希望,红绿灯除了避免拥堵,还应最大限度地减少等待时间。地磁感应式红绿灯更多的作用就是关照人的心理。

  为什么这样的信号不能多安一些呢?

  吴玉明说,这种智能信号灯只能安在车流非饱和路口。在饱和路口,每一个信号灯时长必然使用到最大值,这边放行一阵那边放行一阵。而在车流非饱和路口就可以通过智能调控来使时间设置达到最优化。

  在南方一些夜生活丰富的城市,地磁感应信号灯用处不大,因为夜间和白天车流都很大。而在哈尔滨市,一到夜晚路上便车辆稀少,车辆在前面横向马路没车的情况下,还要等待红灯的情况就比较常见。这种智能信号灯在哈尔滨市特别适用,能够有效节省车辆在平峰期与夜间的等待时间。

  在国内一些先进城市,这种智能红绿灯占到全市红绿灯总数的20%—30%。而哈尔滨市只有寥寥几处。

  议论风生论坛的一些网友认为,感应式红绿灯如果大面积铺开,能够真正节省驾驶员的时间,提高效率,因此可以被看作是真正倾向市民的科技力量。但管理者更重视的则是解决高峰期的交通拥堵问题,与市民的期待还有一段距离。

  手触式红绿灯该何去何从?

  交通信号的设置是要引导人的观念,还是要屈服于人们的现有素质?读秒器的安装算是服从了市民的呼吁,而手触式红绿灯还站在“十字路口”,不知该何去何从。

  哈尔滨市在2002年开始投用手触式红绿灯。当时,在学校门前、居民集中区等行人流量大、道路宽、车速快的道路交叉口,先后安装了58处人行过街触摸式红绿灯,相当一部分在投用不久便被人为砸坏或卸掉了。今年“两会”上,政协委员的调查结果是:全市共损坏触摸开关1560个、牛眼灯815个、触摸式人行灯42个。

  很多破坏者的动机恐怕出于质疑。手触式红绿灯,顾名思义,是让行人通过手触改变车辆通过的交通信号,顺利通过马路。而实际操作是,手触后20秒红绿灯才能改变。很多行人不知道,因此触键之后见车毫无反应,边抱怨信号失灵,边在穿梭的车流中蹒跚而过。

  李晓冬对这20秒的解释是,必须要有一段缓冲,不可能行人操纵车辆停下来,车马上就能停下来。这其中也涉及人车的路权问题。今年“两会”上对手触式红绿灯的取消还是保留,代表及委员持不同意见,分歧比较大。

  李晓冬认为,手触式红绿灯还有一个终极意义:不仅是在方便行人,更重要的是在规范行人及机动车。在行人主动手触的同时,也就意味其愿意遵从先停下来等车,而不是硬性地从车流间穿过。

  手触式信号灯何去何从?交警部门称,还是会根据需要适量增加。


 

  期待 革命最终的人性化方向 视野放远,变关注节点到区域通盘考虑

  哈尔滨关于信号灯的管理理念还停留在微观层面上。记者连线北京的一位交通管理专家,在他看来,“哪有事故哪就应该上信号灯”以及信号灯的非智能化,这两点关于信号灯的管理理念,恰恰说明哈尔滨交管还没有上升到宏观层面,而这种微观管理是无法真正实现道路顺畅的。因为道路拥堵往往是由于一个事故甚至一辆车违章,最终在“蝴蝶效应”下产生拥堵,甚至是大面积的拥堵。

  这就需要一种宏观的思维———将一个较大范围内的所有信号灯都通盘考虑到一起,以科学、智能化的调配手段,使路段与路段之间达到尽可能大范围的连续顺畅,这样才能使交通井然有序。

  刚从大连回到哈尔滨工作的市民李磊介绍,在大连,最明显的感受就是红绿灯的协调性。沿着人民路从港湾广场到中山广场,五六个信号都是联动的,每次开车都能从这头一直开到那头,不会被红灯阻挡。高尔基路也是这样。大连的信号灯非常智能。

  加入感情,让红绿灯更多体现细节关怀

  人们曾一度认为交通管理就是交通执法。有关专家认为,在下大力度加强处罚和管理的同时,交管的思路应该从执法转向服务。红绿灯设置不能单从执法方便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应该更多从驾驶人的角度来考虑。

  国外交通理念的人性化往往从细节可见。在首尔,马路“禁止停车”的交通标志下往往有个副标志———“前方200米右拐弯后可以停车。”这一细节体现了交通标志的真正意义:从驾驶人角度着想,在禁止其不能这样做的同时,告诉其可以那样做。而信号灯的读秒器或绿闪,也正是基于这一目的。红绿灯更应体现这种细节关怀。

  多管齐下,智能型人性化红绿灯将增多

  关于红绿灯革命的构想已在相关人员的脑海中形成。哈尔滨大规模的路桥建设,正给红绿灯革命一个这样的机遇,在新的道路和重新调整交通的路段,红绿灯将有更大作为。

  李晓冬介绍,在经纬街等地信号联动的尝试效果非常好,哈尔滨市将会继续在一些需要的区域对信号进行协调控制。

  其他人性化管理方式也将加快推开。吴玉明介绍,如果经过冬春交替这个时期地磁感应式信号灯应用良好,我们就将继续推广使用;交警部门计划在两年内将绝大多数红绿灯都安上读秒器。

  行人过街的红绿灯也将更为人性化。刘勇说,行人过街速度是每秒1.1米,根据街道的宽度可以算出行人过街所需时间。信号还剩几秒了,行人过街用跑步的方式也跑不过去,行人信号灯将进行提示,即提示警告通行时间。目前已安设了几个这样的红绿灯,以后会继续安装。

  智能化、人性化是哈尔滨市红绿灯革命的一个方向,交管部门正在进行研究,并将向着这个大的目标继续推进。

[1]  [2]  [3]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宋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