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生活资讯
搜 索
黑龙江各界人士热议“教育十年规划” 基础教育成焦点
2010-03-02 11:00:58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蒋国华 姜斌 夏雪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黑龙江新闻网讯 教育关系千家万户,关乎民族未来。备受关注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公开征求意见稿)从2月28日起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提出要努力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对这个未来10年教育改革的“路线草图”,1日,黑龙江省各界人士广抒己见。

  公平教育,解决择校问题的金钥匙

  作为描绘教育蓝图的纲领性文件,《纲要》意见稿以真诚的姿态问计于民,有人说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求解过程,是中国教育的“再出发”。“学前教育提出了强化政府职责,义务教育阶段强调均衡发展,高中教育提出多样化办学,高等教育明确提升质量,这些都是可圈可点的亮点,但切实落实才是实效。”哈尔滨市民侯丽杰为孩子择校问题伤透了脑筋,她说:“教育规划纲要公布的消息很振奋,但实施力度会怎么样,的确令人担心。纲要中提到,切实缩小校际差距,着力解决择校问题;义务教育阶段不得设置重点学校和重点班,这些政策都很好,但老百姓心中对好学校的认定,不是一个命令就能取消的。有些政策是很早就有的,这次进一步重申,更说明了落实的困难很大,希望这次能‘动真格’的,有关部门能加大对这些政策落实的监管力度。”

  “《纲要》为缩小校际差距,实行县(区)域内教师和校长交流制度,高中招生比例分配到初中等,听说都是在部分省市取得成功的一些经验和做法。但教师怎样流动才算合理,流动起来能否带来其他的新问题。每个地方的实际情况不一样,应该按照具体情况区别对待。”哈尔滨工程大学教师郭涛认为,有些政策实施起来不应该“一刀切”,而应该慎重对待。“下放高中入学指标这点是我比较感兴趣的,这样可以改变中考唯分数论的局面,通过综合素质评价科学评价一个学生,使在任何初中上学的学生都有可能通过努力升入示范性高中。”

  基础教育成焦点,减负老调重弹还得弹

  “现在教育改革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中小学和幼儿园。”这是记者在采访中听到的最多的声音。哈尔滨的吴志英女士说,现在公办的幼儿园太少,孩子想上“像样”的幼儿园,难度已经不亚于“择校”上小学。为此,她建议:小学适龄人口正在逐年减少,各地都在撤并小学校,在撤并时可以把小学校改建成幼儿园,政府主导的同时还要注意吸纳社会力量和资金。“上幼儿园的孩子爸、孩子妈正处在工作的爬坡阶段,让他们少些后顾之忧,也是解放生产力。”

  《纲要》针对减轻课业负担提出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要求把减负落实到中小学教育全过程,率先实现小学生减负。荀女士的孩子上初二,她说:“每当看到孩子写作业写到半夜,都很心疼,由于课业负担太重,孩子现在都没有什么兴趣爱好了。这回有盼头了,希望孩子能早点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生活。”落实好《纲要》,不再“唯分数论”,建立科学、公平、有效的人才培养评价机制,在全社会确立新的人才价值观,才能还孩子们快乐的童年。

  解决“一考定终身”还需大智慧

  与众多家长说起教育改革就滔滔不绝不同,教育战线的相关人士提及《纲要》的话题,有的是三缄其口,有的是欲言又止。一位不肯透露姓名的教育界人士说,《纲要》(征求意见稿)由来已久,在教育界内部开展各层次的专题讨论已经进行了2年多,应该说是广泛地征求了业界的意见和建议。

  针对“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高考制度,纲要提出“要逐步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有采访对象认为,“说来说去,教育改革的根儿在高考制度。”可中国这么大、人口这么多,如果大学都像国外高校实行自主招生,对人数众多的农村孩子是显失公平的。“目前还没有找到比高考更公平的人才选拔方式。高考依然是优秀学生尤其是农村优秀学生改变命运的主要出路。”解决好“高考指挥棒”问题,才能真正实现素质教育。

  哈尔滨市一位教育工作者认为,《纲要》是全国性的,我省应该结合本省实际,尽早制订分纲要,发挥好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高和高教大省的优势,让更多的龙江子弟接受高等教育,成为优秀人才。

  采访中,记者从省教育厅获悉:《黑龙江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已着手制订,有关部门将从3日起赴全省各市地,就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前教育普及程度,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教育发展现状、发展目标及途径等13个方面进行深入调研。

责任编辑:侯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