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齐齐哈尔3月11日讯 春耕在即,农民老高却贷不了款,种不了地,一家4口,愁眉不展。更要命的是一家老小受了冤,还憋了一肚子气,明明是别人的债,却要自己来背。都说农民是“兄弟”,可一张莫名其妙的贷款借据,让“兄弟”愣是走投无路;都说信用社是“娘家”,但面对“冒名顶替”的贷款事件,“娘家”一查就是300多天过去,至今无果。
究竟谁签的字?究竟谁欠的债?记者跟着老高去看“戏”……没签过字咋贷下的款
初春的梅里斯,孕育生机的雪覆盖着沃野,也承载着农民对丰收的希冀。五家子村的老高今年不想再赔钱了。去年,初夏的冰雹和上秋的狂风毁了他40多亩的玉米和西瓜,只有3亩的大葱赚了点钱。“七成”收获的2009年,让老高勉强还上了“抬”的钱。
有信用社这个“娘家”,为啥还从个人手里“抬钱”?2003年、2006年,老高曾顺利地在区农村信用社贷款两次,也如期还了款。可在2008年,老高的贷款申请被拒绝了,信用社称“2001年老高的贷款至今没还,所以不能再放贷。”“啥?2001年俺贷款啦?这不瞎扯吗,俺根本没贷过。”老高懵了,可有人不慌。当老高找到替他贷款的韩某时,韩某很讲“诚信”,他给老高写了一份“协议书”,内容如下:2001年12月,韩某用高某身份证在信用社贷款2万元,现经高某同意达成以下协议:
一、此笔贷款高某本人不知道;
二、此笔贷款与高某本人无关,此款由韩某负责偿还;
三、由此产生的一切后果均由韩某负责。信用社李某:鉴定笔迹,按规处理
有了证据,老高兴冲冲地回到了信用社,想在事情水落石出后,顺利贷下款,买农资,种田地,养家糊口。可他想错了,2009年3月,老高的贷款没批,因为信用社拿出有他“签名”的借据,债不还,款不贷。一年过去,老高很累,很苦。
2010年3月10日,记者跟着老高见到了梅里斯达斡尔族自治区农村信用社负责信贷工作的李某。这之前,两人曾见过很多面,“贷款门”这事两人心中都清楚,所以谈话很快进入了正题。
“在那张2001年贷款借据上,有高某的签名,这笔贷款至今没还,所以信用社按规定,2009年没给高某贷款。”李某接着表态:“2010年的贷款能否办理,还要等我们通过有关部门,对高某的笔迹进行鉴定,弄清事情原委才能决定。”可见李某对“冒名顶替”贷款之事,并不承认,老高的“冤”,还要等调查清楚后才能有结果。300多天过去还得等10天
从2009年3月到2010年3月,信用社李某的调查仍在继续。老高急了,为了春耕,为了生活,找到了记者。这位朴实的农民大哥相信:记者能帮他。可这回老高又错了,记者没帮上啥忙,倒是新上任的信用社“一把手”帮了大忙。
这位刚来信用社不到3天的全某,听完事情经过后,当即对老高表态:再给10天,一定查清此事。如果真要是贷不了款,我自己掏腰包,保证让你按时春耕!
“300天过去,最后再等10天也无妨。”老高心里有了底,可记者心里没了数:按照李某的说法,韩、高两人的“协议书”只能证明钱谁用了,不能证明高某的冤枉。高某讲,这份“协议书”的原件,在一次与李某交涉中,被李某拿走了,现高某手中,只有复印件。李某这又是何意呢?直到采访结束,记者始终没有看到“协议书”的原件,也没能瞧见那张让老高“背债”的单据。
回到老高家,记者看到高某气病的媳妇正在熬药,古稀的岳母也赶来伺候,另一边,上大学的女儿为学费发愁……老高的难处不多说了,这位普通的农民,目前唯一可做的事就是等。好在10天很短,春季似乎还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