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齐齐哈尔3月15日讯 据统计,目前,手机、鞋类、干洗、美容等是齐市消费者投诉的主要对象,投诉消费卡的案例虽说不多,但却以10%的速度在逐年递增。越来越多的店家发行金卡、贵宾卡等,并以持卡消费打折、优先或增值等卖点吸引消费者。其实,看似优惠的情形下,一些资质差的商家耍“玩卡”把戏,让消费者投诉无门。
镜头一
位于永青市场后身的一家美容院,推出了免费美容服务,此举吸引了不少消费者。刘女士就是其一。刘女士做了几次美容后,服务员告诉她办年卡有很多优惠,就花3000元办了一张。可半个月后,刘女士发现脸上出现了过敏症状,于是找到该美容院想退卡。美容院甩给她一句:“当初办卡,是你自愿的,我们又没上你兜里抢钱。谁说办完卡还能退卡了?你折腾人玩呢?”
镜头二
位于齐市中心城区的某浴池晚上还在营业,但次日市民却发现门锁被换,负责人手机关机,人间蒸发,让办理了会员卡的消费者蒙受了不小损失。
镜头三
“我花2000多元办了美容院的年卡,刚开始以为捡了个便宜,没想到过不了多久,她们便开始偷工减料,服务态度也越来越差,现在我都不愿意去了,免得受气!”市民张小姐向记者倾诉自己的烦恼。
办卡消费未必省钱
小王去年曾办过一张健身卡,因为当时促销就办了一张年卡,花费1200元,比每月交钱省600元。办卡后,小王很高兴,因为年卡没有时间和次数限制,于是她天天坚持去健身,可是没想到,第三个月她出了车祸,只能躺在床上养伤。
小王打电话跟商家协商延期,商家同意延期三个月。小王休了半年后,身体虽说有了好转,但又生其他病,医生告诉她三个月不能参加锻炼。小王拿着医生开的证明去找商家,这回商家说什么也不肯再给她延期了。小王一算,自己病好了再去锻炼,也只有四个月的期限了,就是天天去,比按次数交费都贵很多。她很后悔,认为自己当初不该盲目办卡。
办卡是一种营销手段
办卡前,商家会许以打折、提供VIP服务等优惠条件,因此,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加入了先存钱再消费的队伍。如小王一样,并不是所有人在提前支付了费用后都会按时去消费,往往有些人因为时间等多种因素所限,最终并未享受到当初所预想到的实惠。
曾经做过美容生意的李女士算一笔账,商家推出存钱办卡服务,主要是为了加快资金周转能力。由于一些商家资金不多,经营当中急需资金进行优化和扩张,便会以各种优惠手段促使消费者先存钱再消费。按照以往的经营模式,钱是一点一点回的。办了会员卡,就意味着可以一次性提前拿到这笔资金,既可以用来进行扩张,也可以拿这笔钱进行其他投资。
工商建议办短期卡
记者从工商部门了解到,现在法律上对商家发行消费卡还缺乏行业规范和监管。目前个体经营者准入门槛低,只要具备一定资质,工商部门都会给予注册登记,部分个体经营者一旦遇到挫折,就会抽身而退,对消费者来说,就面临吃”亏”风险。
商家为了达到利润最大化,往往会用较优惠的办卡措施招揽消费者,消费者在使用过程中才发现已陷入各种“霸王条款”的陷阱中,如遗失不补、不挂失、过了有效期作废、卡内余额不退、指定消费商品、设定消费时间等等,让消费者的权利明显缩水。消费者在购买消费卡时,往往不与商家签署书面合同,一旦发生纠纷,消费者很难维权。
龙沙区消费者协会秘书长卢晓齐提醒消费者,办卡消费首先要有防范意识,最好不选择或少选择办会员卡消费;办会员卡前,要先了解清楚对方的营业资质、市场信誉度和经营状况,对规模较小、经营管理状况不佳、证照不齐全的商家要谨慎选择;签订会员协议前,一定要仔细阅读协议条款,弄清每一个细节,如有不平等内容,要让商家修改。要注意保留好相关票据及协议,以便出现问题后作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凭证。另外,消费者不要办理期限长、金额大的卡,最好办理金额小的月卡、季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