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黑河3月19日讯 2009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是孙吴人民解放思想,迎难而上,团结拼搏,开拓创新,经济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的一年。这一年,孙吴县始终坚持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县的第一要务,全面落实保增长、保发展、保民生的各项举措,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挑战,大力实施“沙棘立县、畜牧强县、工业富县”发展战略,全县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多项主要经济指标创历史新高,社会事业不断进步,群众幸福指数节节提升。2009年,全县生产总值实现63738万元,同比增长15.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4625万元,增长51.9%;全口径财政收入完成4357万元,增长23.6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7230元,增长1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现2605元,增长12%;商贸物流业和城乡消费日趋活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3.8亿元,增长14%。
——农村经济加快发展,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2009年,全县农业总产值实现49072万元,同比增长34 %。粮豆薯总产实现13.5万吨,增长32%。绿色、特色作物面积达115万亩,增长1.9倍,粮食作物良种化率达98%。转移农村劳动力8000人,实现劳务收入5000万元。建成大果沙棘园式化管理示范区1.4万亩,年产优质苗木500万株。长乐山饮品公司收购鲜果357吨,生产沙棘汁30万箱,销售沙棘冰酒2000箱,实现产值800万元。畜牧业增加值实现3810万元,增长13%,鹅、牛、羊饲养量分别达到42.5万只、4.7万头和23.1万只。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进一步加大,整合农田水利建设资金700万元,完成黑土区治理、小流域治理等水利工程9处,近1900人饮水安全问题得到解决。新组建千万元大型农机合作社1个,全县大型农机合作社达到16个。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顺利完成了第一批试点乡、村建设任务,第二批7个试点示范村开局良好,城乡一体化工作全面启动。
——工业经济快速发展,重点项目进展顺利。全县工业总产值实现34360万元,增长20.3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3955万元,增长56.4%。联凯大豆加工企业生产逆势上扬,实现产值2.5亿元、增加值3000万元、利税180万元。隆凯小麦加工项目顺利落户孙吴,投资4600万元,完成厂房主体工程和日处理500吨小麦深加工生产线,并投入试生产。三精儿童大药厂满负荷生产,实现产值1600万元、增加值900万元、利税373万元,分别增长1.1倍、2.6倍和3.7倍。茂田牧业实现产值3500万元,万只种鹅养殖基地建成使用。辰星薯业马铃薯精深加工项目开工建设,完成投资2000万元。矿产资源开发步伐加快,盛泰煤矿完成了矿权延续变更、15万吨开采审批和三级质量标准化验收,10月份复工生产,采煤3万吨。投资3100万元,由省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和大庆石油公司,分别完成了正阳钼矿钻探和油(煤)勘探计划。
——旅贸产业步伐加快,招商引资成效显著。签约招商引资项目13个,到位资金2.4亿元,增长30%。新引进港深、广顺等外经贸主体5家,进出口总额实现2.4亿美元。胜山要塞二战遗址公园争创3A级旅游景区步伐加快,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2.4万人,编制完成了《二战遗址公园可行性研究报告》。投资450万元,完成了孙吴侵华日军军人会馆保护性维修。北苑宾馆的建成使用,极大地改善了服务条件和接待水平。民营经济发展迅速,深入实施了“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新建、改建农家店65家,非国有企业发展到158家,个体经营业户发展到3225户,从业人员达到9400人,民营经济实现税金2400万元,增长53.1%。
——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市容市貌大为改观。投资7000万元,完成拆迁面积2.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7万平方米。投资1000万元,完成红旗街两侧硬化、部分地下排水管线铺设和城区3.9万平方米绿化工程。投资1900万元,实施了城市垃圾处理续建工程、城市水源污染防治和孙吴公园一期工程建设。海峰热电联产工程,实现了集中供热和并网发电,首批集中供热面积达到80万平方米。举全县之力,推进了省级卫生县城创建工作,“省级卫生县城”一次性创建成功。“生态县”建设步伐加快,孙吴县已被国家补充纳入《大小兴安岭林区生态保护与经济转型规划》主体范围,红旗湿地被列入省级自然保护区,二门山水库被国家水利部列入第九批国家水利风景区。全县新增造林绿化面积3万亩,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城乡公路建设成效显著,率先在全市完成了吉黑高速公路征地拆迁工作,投资4897万元,完成了腰群环线等通畅通达公路19条、103.5公里,改造危桥4座,率先实现了通乡公路乡乡通。
——社会事业全面推进,各项事业协调发展。科教兴县战略加快实施,优质大果沙棘“示范园区及产业开发”项目顺利通过省级验收,荣获国家科技绩效奖。教学条件进一步改善,投资2100万元,完成了西兴明德小学教学楼、民族中学食堂宿舍楼和17所中小学校舍改造及消防设备安装。医疗卫生事业加快发展,投资2000余万元,完成了县人民医院综合楼、4个乡镇卫生院、5个村级卫生所和疾控中心防控能力建设。群众性文体活动蓬勃开展,县体育代表团取得了市第四届运动会团体总分第二名的好成绩。
——民生条件得到改善,群众幸福指数节节提升。全面兑现各项惠民政策,发放涉农补贴资金7121万元。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继续提高,发放低保金、医疗救助资金和救灾救济款1355万元,城乡困难人口得到有效救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6.3%,全年为农村患者补助医药费用380余万元。提供就业岗位1000余个,解决了2192名下岗职工和大学生就业问题,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发放下岗失业人员灵活就业补贴225万元、小额担保贷款1967万元。县财政拿出近500万元匹配资金,解决了第一批“五七工、家属工”纳入养老保险问题。投资3000万元,新建廉租住房2万平方米,首批200户住房困难群众春节前实现入住。完成棚户区和泥草房改造7.7万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