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黑龙江综合  >  科教·就业  >  就业
搜 索
860万毕业生跻身就业洪流 大学毕业生有话要说
2010-03-22 10:54:34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米娜 车轮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黑龙江新闻网讯 据统计,今年全国610万应届高校毕业生要找工作,2007年和2008年毕业的大学生分别还有100万人和150万人没有找到工作。加在一起,约860万毕业生跻身就业洪流。

  家有毕业生,不仅仅是学生个人的问题,也牵扯到一个个家庭。此时此刻,学生们都在做什么?他们怎么看待就业的问题?近日,记者走进校园,来到毕业生身边,倾听他们的想法。

  去不去基层就业有话说

  11日9时,记者来到了哈尔滨医科大学。同学们在得知记者采访的题目是毕业后他们是否会选择到基层、回家乡工作时,都争先恐后地敞开心扉:“乡村医疗条件差,设备不齐全,我们苦苦学了5年医,付出比其他大学生都多的时间和精力,就是想到好一点儿的医院,多接触一些疑难杂症提升自己的医技。如果放下身段到基层医院,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个月也没有一个手术,别说提升医技,就连我们书本上学的知识也渐渐忘了,那样的话我们等于扼杀了自己的青春。”哈尔滨医科大学小李这样看待到基层工作。

  哈医大07级遗传医学专业硕士生李静告诉记者,基层和城市待遇不一样,到下面去,读了这么多年书,不太划算,从发展角度来说,晋职称没有机会。我们学这个专业,将来都想搞科研,到基层也没什么研究的,下去不等于荒废生命吗?

  黑龙江大学中文系周江月说:“我家是绥棱县的,我的父母就希望我走出绥棱县,到大城市,比如说哈尔滨、沈阳,这样我的下一代就会在大地方落地生根。很多人说大学生眼高手低,我认为不对。我家是农村的,上大学就是想用知识改变命运,结果你要我们去当工人、当服务员、当打字员,我们当然不愿意,毕竟有个教育成本的问题。另一方面,许多用人单位招聘时,硕士、博士首当其选,对本科和大专学历的人才根本不屑一顾。这种唯学历式的招聘,不但用人单位未必能选到自己真正需要的人才,客观上也造成了全社会的就业难。”

  哈医大学生处副处长刘进表示,让毕业生到基层去工作可以,但是一定要有政策保障,让下去的学生可以回来,因为医学是一门实践科学,必须接受前沿技术,积累经验,而基层患者少、技术水平有限是个不争的事实。让学了5年的医学生“扎根基层”是不现实的,家长不能接受,学生根本也不会去。让医学院校的学生创业更是不切实际的,现在人们有病都首先选择大医院,找知名专家,谁会去新手那里看病呢?

  高校应灵活调整专业设置

  黑龙江大学郝大伟同学告诉记者,就业难,一方面有市场的因素,另一方面也有高校专业设置的因素。很多专业是为了好招生,冷专业不设置,都跟着趋势设置热门专业,导致当年的冷门专业到毕业时由于人少变成了热门专业,当年报热门专业的学生都面临着无处就业的尴尬境地,“我当年就报的中文专业,现在面临毕业发现所有的人都会写材料,我的就业竞争压力就比别人大。”

  哈医大学生处副处长刘进说,我们学校开设的医学法学专业学生毕业时就面临用人单位不聘用的问题。因为医学法学专业的学生医学方面不是学的很透彻,法律方面还没有法律专业的学生学得精,所以用人单位就直接聘请资深的法律顾问或有经验的律师。大学毕业生是高校产出的最终“产品”,毕业生的质量关系到学校的社会声誉和生源,也影响着在校学生的学习动力与学习情绪,因此学校要适时地调整专业结构,加强基础学科、应用学科的建设,不断更新教学内容,重视教学方式的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高素质的毕业生;同时还要根据市场需求,开设新专业,灵活地调整专业设置。

  高校招聘会能不能不走过场

  12日10时,这个时间本应该寝室空无一人,学生们走在找工作的路上,但是现在黑龙江大学的女寝室里的学生们都按兵不动。小王告诉记者,虽然许多同学现在还没有确定工作去向,但是她们对参加招聘会找工作并不积极。宁愿上网,也不愿意去招聘。“太多企业走过场,每个招聘会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你说他们需要那么多人才吗?”

  来学校招聘的单位是好的单位少,不好的单位学生不愿去。“我想当老师,好学校用人标准高,他们希望要211、985等重点高校毕业的学生。我们学校并不在这个标准之列,再加上要求工作经验,我们就更不在招聘要求之列了。”小王接着说,“学校的招聘会看似很热闹,需要人的岗位很多,但相对来说求职的人也很多。而且招聘老师的好学校根本就不会出现在招聘会上,所以到现在为止,我们很多人仍持观望态度。”

责任编辑:侯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