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齐齐哈尔4月21日讯 据业内人士分析,高考人数普降有许多深层的原因,其中我省正在推行的新课改是主要原因。今年是新课改以来的第一年高考,这使得一些非应届考生担心课改后高考内容变化较大,放弃了复读。另外去年参加高考的考生也有不少担心不能适应2010年的新课改,不再“抬高眼眶”,尽管录取院校不甚理想也一走了之,不参加今年的复读。
严峻的就业形势导致学生观念转变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导致高考考生人数减少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严峻的就业形势使大学生的就业神话破灭,高中毕业生通过上大学找个好工作的想法动摇,部分学生就业观念转变,甚至选择不参加高考,直接导致了高考考生的减少。
曾经的“进入大学门,就是公家人”和“包分配”如今已成为了不少中老年人遥远的回忆。一些学生和家长则开始转变观念,试图在高考之外寻求突破口,如报考职业院校等等。部分地方包括齐市甚至出现了大学生“回炉”上技校的现象。“如今职业教育的就业状况甚至比一些普通高校好,这使得职教也逐渐成为一些高中毕业生的选择。”齐市职业教育中心一位教师如是说。
适龄考生减少导致报名人数下降
适龄考生减少也是今年高考报名人数减少的原因之一。今年报名参加高考的应届考生基本是“90后”,他们出生在中国第三个生育高峰(1985年—1990年)之后,绝对人数减少了,也直接导致了今年考生的减少。高考人数下降并非坏事
“高考人数下降,不是坏事。”齐市一位从事教育工作30多年的老教师认为,高考人数下降有利于录取率回升,另一方面,高考人数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及家长的观念转化,这有利于社会成才观的科学转换。相关资料显示,2002年至2008年,全国高考录取率由原来的60.91%逐年递减至56.14%。这就意味着,每年有越来越多的考生落榜,而国家在未来十年高校年年扩招的政策下,让今年不少高校在调整招生计划中,均扩大了招生人数。考生少了,录取比例却增加了,对今年的考生来说,进入大学门槛的几率也就更高了。这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多年累积的高考录取压力。与此同时,高考报名人数减少,也显示了社会成才观的转变。“高考一元论”的时代即将过去,多元化的成才和就业渠道正逐渐铺开,这也为更多的孩子提供了从自身特点和优势出发,选择合适发展之路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