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  牡丹江
搜 索
市长张晶川深入部分企业调研并现场办公
2010-04-22 15:07:47 来源:牡丹江日报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牡丹江4月22日讯      “当前我市许多企业都有做大做强、积极向外扩张的愿望和行动,这正是我们期待的。”4月21日,市长张晶川先后深入到牡丹江建新水泥制品有限公司、牡丹江温春药业有限责任公司调研,并就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实际困难进行现场办公。张晶川强调,牡丹江在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中,无论是巩固壮大现有产业,还是培育发展新兴产业,都要立足于推动我市现有企业做大做强,使这些企业释放出最大能量,从而为我市的可持续发展积攒后劲,为实现三年“超千破百”目标提供强有力支撑。

    牡丹江建新水泥制品有限公司前身为牡丹江水泥集团,是一家具有60年水泥生产历史的大型企业。2008年6月,牡丹江水泥集团被香港东华投资公司收购,组建了牡丹江建新水泥制品有限公司,2009年12月又与中国建材北方水泥集团进行了重组。今年一季度,公司共生产水泥22万吨,实现销售收入4295万元,同比增长79%。今年,公司还将预计投资1.6亿元对一号窑、窑尾余热发电、水泥磨机等进行大规模技术改造。

    在“建新水泥”,张晶川深入到一号窑生产区及中心控制室详细了解了企业生产设备运行状况、技改进展及企业重组后的发展战略。他说,通过一系列重组,牡丹江水泥集团已经走出了低谷,焕发了新的活力,特别是与中国建材北方水泥集团重组后,市委、市政府对企业的发展寄予厚望。希望“建新水泥”要充分利用好中国建材集团在全国水泥生产领域中的技术、资金和管理上的优势,认真研究国内外两个市场,加大对域内相关企业的整合力度,尽快实现年产销500万吨水泥的规模,为牡丹江经济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牡丹江温春药业有限责任公司与“建新水泥”隔江而望,是由公主岭中天药业收购原双鹤药业资产后重组建立的制药企业,前身为牡丹江农业学校制药厂,至今已有近40年的生产历史。自去年以来,企业先后对注射剂生产线、能源管网等生产设备进行了技术改造,正准备近期全面恢复生产。

    在“温春药业”,张晶川实地踏查了正在进行技术改造的大容量注射剂生产线,当得知通过技改,企业的注射剂灌装能力将由过去的每分钟100瓶提高到300瓶时,他鼓励企业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迅速把企业建设成以原料合成、水针剂、大容量注射剂为重点、具有核心竞争能力的医药产业基地。

    张晶川还针对相关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了现场办公。他说,近日,我省连续召开会议研究如何加快推进我省经济可持续发展,认为产业项目比较少比较弱,发展后劲不足,是制约我省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对于牡丹江来说,我市既有与全省相同的地方,也有自己的特例。去年,全市“双六”、财政三年翻番目标的如期实现,不仅使我市的发展走在了全省前列,也为今后我市的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特别是今年一季度我市各项经济指标的完成情况更令全市人民感到振奋。但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牡丹江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要有强力的产业做支撑,为牡丹江的下一步快发展积攒后劲。

    张晶川指出,今年我市在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中,明确提出了发展壮大化工、木材加工、能源、造纸、装备制造、食品加工六大支柱产业,培育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绿色有机食品、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当前,无论是巩固壮大传统产业,还是培育发展新兴产业,我市都要立足于现有企业,研究如何推动这些企业在原有基础上做大做强,使这些企业释放出最大能量。产业发展的规律证明,一个强有力的产业项目,从策划、招商、建设到达产,通常需要三五年的时间,而我市现在的企业,由于拥有市场份额、管理团队、产业职工等基础,通过采取有效措施,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为我市的经济发展和实现“超千破百”目标做出更多贡献。

    张晶川强调,各相关部门要从多个方面深入研究如何推动我市现有企业的快速发展,要积极为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有针对性地帮助企业解决在发展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帮助企业充分挖掘自身潜能,尽快实现做大做强。

 

责任编辑:侯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