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赵博/制图 |
黑龙江新闻网讯 从23日17时起,新疆吐鲁番盆地遭遇持续16小时的沙尘暴袭击;24日特大黑风暴肆虐整个河西走廊;25日,青海、甘肃、内蒙古和宁夏也出现了沙尘暴……
据省气象台消息,这场沙尘暴不会影响黑龙江省。据观测,该股沙尘天气从新疆南下,没有向我省挺进;我省未来几日将持续降雨,即使有风,沙尘暴或扬沙天气也不会出现。
2000年黑龙江省遭遇了一场沙尘暴的袭击,随后在2001年的4月7日、8日,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及周边市县出现了沙尘暴,这也是我省首次遭遇大范围沙尘暴。从2001年至2005年,我省前后出现过上百次沙尘天气,但是2005年以后,沙尘天气越来越少,省气象台的记录中再也没有出现2001年那样大规模的沙尘暴。
那么,在此次肆虐华夏的沙尘暴阴影下,沙尘暴为何对黑龙江省手下“留情”?就在几日前,本报记者分赴三地,恰好就这个论题展开了采访。
省气象台副台长钟幼军谈到,这其中既有天气因素,也与黑龙江省大力植树种林改造沙源地、堵风口密切相关。但记者给出的答案却“走”得更远,毕竟一日之幸非永幸,爱护环境保卫家园,任重而道远。
2001年的沙尘暴过后,本报记者曾赴两个重灾区——杜尔伯特西北口和双城韩甸踏访。遥记当年,沙尘暴刚刚掠过,黄沙漫漫。9年过去了,再次回访,这两处沙源地改造均取得不小的成绩,但因资金投入和管理上的差异,如今却显现出不同的进展态势,杜尔伯特的政府主导作用更值得韩甸借鉴。
而杜尔伯特的“桑田——沙海——桑田”变迁史也在警示我们:人类在向土地索取时的一时贪念,会即刻演化成不可估量的灾难,夺回家园,必定艰辛而持久。
因此,记者选取了就地起沙的“潜在沙源地”——阿什河沙场遗留地,以期引起相关方面的注意和警觉,并尽快提上治理日程。
沙源地全景扫描
据了解,全世界有四大沙尘暴多发区,分别位于中亚、北美、中非和澳大利亚。我国的沙尘暴区属于中亚沙尘暴区的一部分。环保总局将中国北方划分出四个主要沙尘暴中心和源区:甘肃河西走廊及内蒙古阿拉善盟,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周边地区,内蒙古阴山北坡及浑善达克沙地毗邻地区,蒙陕宁长城沿线。
黑龙江省的沙尘天气与我国其他地区有所区别,沙尘主要是两个来源,其中之一与全国其他沙尘地区一样,由蒙古高原劲风携入黑龙江省。另一个原因是黑龙江省本地也存在一些沙源地。沙尘暴天气的主要载体是大风,黑龙江省大风多发生在春季,平均占全年大风的75%左右。因此,风力强劲的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和牡丹江地区为高发区,尤其是处于“西北风口”的齐齐哈尔、大庆地区,它既是蒙古高原沙尘进入我省的通道,同时本地也存在很多沙源地,成为重灾区。
哈尔滨所遭遇的沙尘天气,一方面是从“西北风口”入侵而来的沙尘,而另外一部分则是来自周边区域——被称为“冰城第一沙源地”的双城韩甸镇。值得注意的是,城建过程中施工、运输遮尘不利,沙土裸露区多点分布等成为近几年“就地起沙”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