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哈尔滨建水网治内河打造沿江景观长廊 10年后变北国水城
2010-05-11 08:53:08 来源:东北网-新晚报  作者:冯天 周辰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启明广场效果图

  东北网5月11日讯 题:哈尔滨建水网治内河打造沿江景观长廊10年后变北国水城

  五月的哈尔滨,柳叶微翠,江丰水美。

  大江北岸,放眼望去,昔日的漫滩、古河道上,一台台挖沟机、冲天钻正在泥里、水中轰隆作响,奋力打通着曾经阻塞的水道,连通城市新的骨骼。在这声声的轰鸣中,哈尔滨城市化的脚步,正昂首迈进“松花江时代”!

  ●2010年1月10日,哈尔滨市委十二届八次全会满怀激情的为哈尔滨定下“一江居中,两岸繁荣”的未来城市发展总纲。哈尔滨,将勾勒“以水定城”的新理念;哈尔滨,将全力打造充满梦幻的“北国水城”。

  ●2010年1月29日,《哈尔滨市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规划》通过水利部评审,哈尔滨市正式成为继武汉之后中国第二个系统保护与修复水生态的副省级试点城市。

  ●2010年1月31日,松北防洪灌排体系改扩建及水生态环境工程,在松北区万宝灌溉站奠基。

  ●2010年4月2日,规划中的松北水网“第一横”中的银水湾支渠(原市政府支渠)挥揪开挖,哈尔滨人以前所未有的干劲,向新的城市蓝图迈出踏实的第一步。松花江与哈尔滨,百年来相伴相生的这条江与这座城的关系正发生质的飞跃。

  从相生相伴相博弈,堵疏并用治水患,到开始进入“以水为源、护水亲水”的新阶段,城市的未来规划建设也由“灰色”、“绿色”,加速向“蓝色”转变。“一江居中、两岸繁荣”的建设总纲,将城市水系建设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考虑,河流水系成为城市建设新格局的骨架,城市的产业布局也将依据水资源承载能力而确定,大流域、大湿地、大滩岛都将成为打造松花江生态文明的可贵资源,这一恢弘画卷令人心动、令人期待。

  沿着“以水定城”的理念,本报与市水务局今起联合推出专栏———追踪“北国水城”,为读者权威解读“北国水城”的内涵,梳理“北国水城”的脉络和骨骼,揭秘打造“北国水城”中鲜为人知的新闻,带读者展望“北国水城”给我们这座城市描绘的美好远景———到2019年,我们会生活在水穿城、水绕城、水环城,城中有水、水中有城的图画中……

  到2019年,哈市江北12%是水面

  江北水网的建设,无疑是“北国水城”的重头戏。作为“北国水城”一期工程样板段,目前,市政府支渠(已定名:银水湾)正在紧张施工,土方工程已完成400延长米。这条全长6.5公里的支渠,预计9月初实现通水见绿。工程人员介绍,支渠通水后,市政府区域的排水能力、景观环境等将得到极大提升和改善。其项目主题为“天鹅项下的珍珠”,到时市民将可透过支渠呈现的水乡风韵,试想纵横交错着“二纵、四横、十八湖”水系的578平方公里“水城”美景。

  规划中的578平方公里“水城”范围是:肇东界以东、松花江以北、呼兰河以西、肇兰新河以南的区域。将利用松北地区古河道纵横、湿地资源丰富等优势,结合防洪、灌排体系改扩建,构建“二纵、四横、十八湖”水网体系,二纵是金河、银河;四横是发生渠、长盈渠、白藏渠、玄英渠。十八湖在原有的湖泊泡沼基础上开挖,从松花江引水后,湖与二纵、四横相连,通过泵站等一系列调节功能,保证湖水具有可调的流动性,让水城之水“活”起来。为清洁水环境,松北还将配套建设污水处理与循环利用工程、生物生态修复工程、城市水景观改造工程,打造不低于200平方公里的现代农业示范区,推进城乡一体化。2019年底前完成全部水网建设,工程完成后,哈尔滨松花江以北的水面率将达到12%,超过上海、广州和杭州等国内传统水乡城市的水面率,打造启明广场、七夕公园、滨河公园等标志性景观,呈现一派“水清、岸绿、景美、路畅”的水城美景。

  沿江两岸打造百公里生态长廊

  据介绍,大顶子山航电枢纽工程建成后,哈尔滨市江段水位长期维持在116米左右,形成了长年丰水的河流景观。水位线以上滩岛面积达127平方公里,这为打造“万顷松江湿地、百里生态长廊”的河流景观、改善城市两岸生态环境提供了天然的优势。从哈尔滨与双城交界,至大顶子山航电枢纽处,全长123公里,将通过采取退耕还湿、人工植被恢复等措施打造“近自然”的河流湿地型生态长廊。长廊内,退耕还湿总面积将达5246公顷,将依据自然现状划分为湿地保育区段、湿地景观区段以及湿地保护区段,选取松花江特有的水生植物塔头甸子、草甸等对滩岛进行补植补种人工修复。另外,在景观区段内,为还市民亲近自然、度假休闲提供了广阔的自然场所。大套子滩岛,重点恢复寒地浆果类植物种植,恢复湿地功能。阳明滩,打造湿地草甸特色区。苟岛将被打造成以湿地高尔夫为主的湿地体育、休闲区。分布在123公里长廊中的五岛十滩将各具特色,自西向东形成特色鲜明的松花江水岸生态廊道。

  昔日臭水沟将变清水河

  记者在采访中获悉,在江南主城区,马家沟、何家沟、信义沟三条内河穿城而过,为城市提供了难能可贵的内河景观。然而,由于污染严重,多年来“三沟”不但未为城市风景增色,还给哈市居民及外来游人心中留下了脏臭“龙须沟”的印记。城市西部,运粮河水量严重衰竭,东部阿什河水量虽相对丰沛,但却也污染严重,水质情况更是令人堪忧。作为“北国水城”大规划江南主城区的一部分,今年政府下定决心投巨资整治内河,输通城区血脉。年内,清澈水源将率先注入马家沟河,昔日的臭水沟将变身清水河。经过整治的“三沟”污水将全部通过污水截留管线送入污水处理厂,变成达标水排入松花江。河道将实施清淤整形,河流两岸30到50米的范围内,进行风格各异的植树绿化,建设若干绿化游园,并根据不同的河道形状,规划设计湾、滩、溪、湖、岛等多样化的水生态景观,形成生态绿色走廊。昔日的臭水沟将变成可供市民泛舟水上,尽享亲水生活之乐的场所。阿什河也将通过治污达标,建成一条体现北国文化和自然生态特色的城市河流。

责任编辑:强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