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22日,记者赶到该村,对此事进行了暗访。5月5日,记者再次来到林源镇,关于此事,镇党委书记吴大鹏称,此楼不仅用于村干部办公,还用于对农民进行培训;暂时没有批件,手续正在办理之中。
豪华办公楼毁林占农田在常家围子村,路北有一片小树林,掩映着一处崭新的楼房,楼房红盖白窗,大院套高围墙,由于建在农田之中,四周没有其它建筑,显得非常“打眼儿”。
一条红砖铺就的宽敞、干净的大道直通办公楼的大门,院套大门是城里都不多见的“自动铝合金”,围墙有两米高左右,正面是铸铁栅栏样式,其他三面红砖垒砌。
从地里搂草回来的李振(化名)向记者介绍了村里的一些情况。
这个村共有500多户,家家户户主要靠种地为生,可土质沙化,怕旱不怕涝,正常年景一亩地产玉米八九百斤;一遇干旱,减产严重,可偏偏这几年是光旱不涝,影响了农民的收成。
记者问他:去过村办公楼吗?他说,去过,那家伙,村支书、村委会主任、村会计的办公室老漂亮了,大桌子、沙发……全是新的。
记者还了解到,村办公楼占地面积大约20亩,建筑面积700多平方米,总投资100多万元。
没建村委会办公大楼之前,那里是一片树林,树林后面是一户农民的承包田,为了建楼,毁掉了一片林地,又给土地承包者调换了一块地。
村里的旧办公室本来是一座不错的房子,除了新盖的办公楼外,不说村里最好的房子也差不多,想不到被村委会8万元钱给卖了,转身花100多万盖个楼。
记者找到了买村办公室的孙先生。他证实,去年春天,他是通过村里竞拍,花8万元买的。他还带着记者到他买的旧村办公室看了看,这处房子位于他家的东南角,一栋有模有样、铁瓦盖、水刷石墙面的平房,大约有六七间。
八成村民住泥草房在常家围子,大多数农户住的都是泥草房,仅有少数砖瓦结构的。记者数了一下,泥草房占将近百分之八十的比例。
这里的街道很脏、很乱,与村北办公楼的景观形成强烈反差。
记者随即抽查了范克亮、杜杰等10多家农户,事实证明,这个村大部分农户还处在“年吃年用”的“温饱型”状态。
开春种地,不是借钱就得贷款。村民反映,每年贷款农户占总户数的百分之三十左右。
在走访调查中,村民有话直说,村集体财产其实并不富足,前几年还有不少外债。盖村办公楼的钱不管哪来的,用在这上面,老百姓心里犯堵。
监察部门介入调查5月5日,记者在林源镇,见到了镇党委书记吴大鹏。他说,村委会办公楼起初是按照看大棚楼盖的,计划大楼周围的农田建塑料大棚,现在大棚正在建设中。
记者问,用于看大棚,花100多万有些奢华了吧?
吴大鹏又说,这栋楼不仅仅用于村干部办公,还将用于对农民进行培训,新农村建设,农民没有个学习、培训的场所可不行。
据吴大鹏介绍,这座楼尚无批件,手续正在办理之中,资金投入100多万元,来源是镇里协调当地油田企业出的。建楼所占的土地不是农田,是村边的废弃地。
5月10日8时30分左右,记者来到大庆市国土资源局,采访了市国土资源执法监察部门的负责人。
这位负责人说,这件事问题重大,已责成大同区国土资源局进行调查。“常家围子村建办公楼是不是违法、违法到什么程度,两三天后就会真相大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