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荣街和公司街交叉口一商家将货品摆满人行道。
黑龙江新闻网讯 20日,哈尔滨哈市“门前四包”责任制正式实施一年整。记者走访时发现,尽管已有55304户临街单位签订了责任状,签状率达98%以上,但由于种种原因,临街“四包”单位门前卫生环境脏乱差情况依旧没有得到很好解决
日前,哈市新一轮“门前四包”责任制宣传落实工作正在开展中,但这项旨在调动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城市管理,提高市民素质的城市管理新机制,却在执行过程中走了样。
临街单位“四包”主角难尽责
记者从新阳街道办事处了解到,该辖区签状率已经达到95%。但在该街道办管理辖区的街路上记者看到,临街单位的卫生环境不容乐观。
安心街上,一仓买门前摆满了各种杂货,秩序环境脏乱不堪,而在不远处一家建材商店门前,各种建材货品堆放在路边,行人不得不到机动车道上行走。安化街上,中央红小月亮、哈建五公司门前乱贴乱画布满墙壁,对周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在安宁街上的一名环卫工人告诉记者,“门前四包”并没有起到预期效果,临街单位乱扔垃圾、乱摆乱放的情况还很严重。她刚刚扫完人行道上的垃圾,过不了多长时间,新的垃圾就又出现了。
临街单位不了解“门前四包”具体内容的也不在少数。南岗区公司街与繁荣街交叉口处,一家名为华明五金日杂商店门前,塑料盆、扫帚等日杂商品摆在人行道上,门前的两棵大树也被该日杂店悬挂上了货品。当记者问及店内人员是否了解“门前四包”情况时,该店主表示并不知情。居住在附近的李大爷说,早就听说“门前四包”的事,刚开始落实时,总有相关部门下来检查,那些临街单位还很注意自家门前环境,等检查一过又回到老样子。
办事处手无“利器”难奏效
据了解,哈市“门前四包”由市行业管理部门负责监督、检查、指导,区政府负责组织实施,办事处负责具体的日常管理。然而,记者在采访相关办事处时,负责人却是大倒苦水。
“门前四包要想落到实处太难了。”一位街道办事处负责人说。街道办事处负责签订责任状,并对临街单位、个体业户履行责任的情况进行日常管理和监督,但签状容易,落到实处却很难。首先,街道办事处工作的人员根本就忙不过来。每天要负责市场摊区、庭院、楼道等处的管理和卫生,还要应付各种检查。在监督上更是有职无权,很多临街单位签订了“门前四包”责任状,但是平时依旧我行我素,该占道占道,随意倾倒垃圾更是经常事。办事处由于没有执法权,只能对其进行劝说,不听的,办事处也没办法,只能把情况反映到负责处罚的区执法局。而且,“门前四包”还涉及一些专业知识,如标准的牌匾尺寸大小该是多少,办事处的人员根本就不了解,这就没有办法对其进行规范。
南岗区某街道办事处城管科一位负责人坦言,“门前四包”签状很容易,但要想每家每户都能认真履行责任还需要更细致的宣传和落实及多部门协调和配合。
专家呼吁“四包”别走“三包”老路
负责组织实施“门前四包”的哈市城管办相关负责任人说,“门前四包”是哈市城市管理机制的一次创新,不仅明确了各部门工作职责,还出台了具体的监督考核办法。但办事处管理力量薄弱、缺少必要管理手段,一些临街单位不积极、文明素养还没养成等问题,确实影响了“门前四包”的进一步开展。哈市应进一步强化街道办事处力量,逐步推动执法力量下移,加大“门前四包”工作的处罚力度。同时,加大宣传力度,使“门前四包”家喻户晓。
城市管理专家、省社科院社会学所原所长董鸿扬认为,“门前四包”的实施标志着实行十余年的“门前三包”已经退出历史舞台。与“门前三包”相比,“门前四包”不仅多了一个“包亮化”,关键是将城市管理的重心放到了最基层,落实了责任主体是街道办事处,并且环境卫生等方面的管理由主要街路延伸到了背街背巷。他建议,“门前四包”应细化、强化可操作性,建立完善城管执法、卫生等部门联合检查的协调联动机制,杜绝“两层皮”现象,形成长效管理机制,否则,“四包”还会重走“三包”流于形式的老路。
相关链接
门前四包责任内容及标准:
(一)包容貌:保持自有建筑物立面整洁,不乱贴、乱画、乱挂,牌匾、广告等户外宣示物无破损掉字;
(二)包卫生:保持责任区内地面清洁,不乱扔纸屑、果皮、烟头等废弃物,乱倒垃圾、乱泼污水;
(三)包绿化:爱护花草树木和园林设施,不在树木上拴绳挂物和损坏花草树木、园林设施、侵占绿地;
(四)包亮化:保持自有建筑物、牌匾、户外广告的照明亮化设施整洁、完好,按规定开启自设的建筑物灯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