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建设中的创业农场聚馨园小区,小区周边街道的绿化工作正在同步进行。东北网记者 孙晓锐 摄 |
东北网5月24日讯(记者 孙晓锐)农垦建三江分局创业农场作为现代化的国有农场,有着四十余年的发展历程。岁月更替,如今新一代创业人按照“抓城、强工、带农”的发展战略,坚持建设现代化生态园林式城镇,为农场的发展蓝图平添新绿。
创业农场场长邸洪军介绍说,农场在建设现代化生态园林式城镇过程中,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工作中注重建管结合,新区建设与老区改造结合,与整体搬迁撤队建区结合。根据农场实际情况,创业农场以建设现代化生态园林式城镇为目标,对场区道路、建筑、路沟、公厕、绿化都进行了详细科学的规划,有计划地分步实施。
经过通盘考虑,创业农场将基础设施作为下好建设现代化生态园林式城镇这盘棋的先手。近年来,农场共投资310万元,建设外网主管道排水工程2800米;建设下水管线1800米,上水管线1324米;投资4734万元,建设营区水泥路和通村路100公里。此外,农场还对长期阻碍观瞻,造成场区环境脏乱的628处仓房、偏厦等临时性建筑物进行拆除。经过绿化改造,在原址上平整出1200亩的绿化带,打造出一块净化场区空气的城中“绿肺”。
农场还将场部划分为新区和老区,重点建设新区,逐步改造老区,对场区进行了重新布局,重点治理。将机车修理店、生资商店迁到农场建设的修理新区和生资新区,把农场场区分为住宅区、修理小区、畜牧养殖区、生资小区、烧烤一条街、工业园区和粮食处理中心区,使小城镇布局更加科学合理,整齐划一。
按照总局的总体部署,创业农场对辖内居民点实施了整体搬迁。农场以打造2万人现代生态园林式城镇为工作目标,计划从2009年到2011年利用3年时间整体搬迁全场25个作业站居民点到场区居住,计划搬迁2378户,人口6658人,拆除房屋面积8.48万平方米,复垦面积305公顷。2009年农场已搬迁作业站7个,搬迁582户;2010年计划搬迁作业站7个,875户;2011年计划搬迁作业站11个,921户。邸洪军说,新开工的居民小区在建设之初,规划部门便制订好绿化设计方案,待小区建成时,周边的绿化工作也同步完成。
为使农场城镇建设符合生态园林式标准,创业农场认真贯彻省委“大干三年,绿化龙江大地”的指示精神,强力推进总局“绿满垦区、共建生态家园”活动,按照“一水二路三建筑,常年抓植树,建管结合,以场区为主、管理区为辅、维护作业站”的原则,实施绿色城堡、绿色通道、绿色走廊、见缝插绿、绿色屏障等五大绿化工程。在栽植设计上坚持针阔混交、乔灌结合、高矮搭配、错落有致的原则,达到了“春看花、夏品绿、秋赏叶、冬观果,一街一品、一街一特”的效果。在造林绿化过程中,农场始终坚持林业部门全面管,植树单位包片管,门前“三包”义务管,相关单位协同管、责任到位专人管的五管做法,确保了每年城区造林绿化成活率都在98%以上。
3年来,农场城镇绿化总投资达1000余万元,栽植绿化苗木1686亩,其中建设绿色城堡620亩,绿色走廊420亩,见缝插绿646亩,栽植绿化大苗36万株,榆树100万株,绿篱2.5万延长米。邸洪军介绍说,目前,创业农场城镇绿化覆盖率已达到41%。从2006年到现在,在建三江分局所属15个农场环境卫生的历次评比活动中,创业农场始终独占鳌头。
经过综合治理和环境绿化,现在的场区“城中有林、林带有花,绿荫环绕”,群众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变化,由衷地拥护农场的决策。居住在加工厂居民区的70多岁王文福老人,是前几年从作业站搬到场部来居住的。他告诉记者,现在自己每天早晚就爱站在街道上看风景,笔直的马路一眼望到头,马路两旁绿树成行,看着心里就敞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