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  鹤岗
搜 索
新中国电影史上的“七个第一”在鹤岗创作完成
2010-05-28 09:15:49 来源: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1946年4月,中共中央东北局做出将东北电影公司北迁的决定,同年5月,东北电影制片厂迁至兴山(今鹤岗市),并在这里完成了新中国电影史上“七个第一”的拍摄。这“七个第一”为:第一部木偶剧《皇帝梦》、第一部科教片《预防鼠疫》、第一部动画片《瓮中捉鳖》、第一部译制片《普通一兵》、第一部短故事片《留下他打老蒋》、第一部长故事片《桥》、第一部新闻纪录片《民生东北》。

  当时的鹤岗饱受战争的摧残,残桓断壁,荒凉冷落。随着新中国第一批电影人的到来,开始变得热闹起来。一片荒芜多时的宿舍被休整一新,一个马厩改建成了礼堂,一个破烂的小学校成了制片技术厂房,一座崭新的电影制片厂出现了。

  东影成立后,为了使电影更好地为人民解放战争服务,确定首先以生产新闻纪录片为主的方针。在建设厂房的同时,就派出摄影队到东北民主联军中去拍摄影片。最初派出徐肖冰、吴本立、马守清三个队,接着又派出包杰、王德成,他们分别到部队和农村拍摄新闻纪录片素材,由钱筱璋、许珂编辑成《民主东北》第一、二合辑,包括《民主联军军营的一天》(吴本立摄)、《活捉谢文东》(徐肖冰摄)、《追悼李兆麟将军》(王德成在长春市时拍摄)、《内蒙新闻》(包杰摄)。于1947年5月1日完成,这是东影的第一个出品。1947年7月1日将之制作成国际版的《民主东北》第一、二合辑送布拉格青年联欢节放映,使中国解放战争的情况第一次公诸世界人民面前,也是中国的人民电影第一次公诸世界人民面前。

  新中国美术电影于1947年开始摄制,在东北解放区兴山镇先后产生了新中国第一部木偶片《皇帝梦》和动画片《瓮中捉鳖》。人民艺术家陈波儿和日本动画专家方明(持永只仁)等为此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们在人员不足,设备简陋和条件下完成摄制工作,难能可贵,为新中国美术电影的发展揭开序幕。

  1948年夏,东影拍摄了第一部科学教育片《预防鼠疫》,由袁乃晨编导,马守清摄影;李凝等作曲,黄准指挥。日本侵略军为在二战中打细菌战,曾经在东北秘密试验,造成东北地区连年发生鼠疫灾害。《预防鼠疫》用通俗的手法,分析了鼠疫的来源、危害性,推广了在当时条件下几种简易可行的预防方法,为解除人民的痛苦和推广科学教育起到很好的作用。它同时也开创了党领导下的科学教育片创作的历史。《留下他打老蒋》是马守清作为摄影师的电影处女作。在这部影片里,你可以找到一个熟悉的面孔——“南霸天”陈强。

  在袁牧之的大力支持配合下,袁乃晨终于与苏方签订了为苏联电影做翻译配音的合同,一个月后,他们拿到了第一份准备翻译的电影原本《马特络夫》。袁牧之和袁乃晨马上组织人员,安排设备,全力以赴地开始了译制工作。没有任何可以借鉴的经验,他们一步步地摸索,一次次地试验,终于于1949年5月完成了全部的译制工作。

  影片译制完成后,安排在厂里的小礼堂试映,请来了包括聂斯库伯在内的有关人员观摩,结果大获成功,放映结束时全场掌声雷动,全厂职工欢呼雀跃,无比激动。聂斯库伯连声说好,同意以后所有的苏联电影的华语翻译都由东北电影制片厂来做。此片正式定名为《普通一兵》,由袁乃晨导演,孟广钧、桴鸣、刘迟翻译,张家克、高岛小二郎录音,主要配音演员有张玉昆、吴静等。1949年8月开始公映,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这就是我国电影史上第一部译制片的诞生过程,人们赞誉袁乃晨在开创我国译制片事业上的杰出贡献,称他为"中国译制片之父"。

责任编辑:邱士民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