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黑龙江综合  >  科教·就业  >  就业
搜 索
问卷调查显示:哈尔滨市是大学生八成人愿意去基层
2010-06-01 10:37:56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晨报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6月1日讯 近日,国家统计局哈尔滨调查队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黑龙江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四所高校,对220名毕业生进行了就业意向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毕业生就业心态日趋成熟,虽然压力较大,但仍有81.4%的人对就业前景持乐观态度。

  A

  就业心态日趋成熟

  多数人先就业后择业。严峻的就业形势下,41.0%的人认为当前就业压力依然很大。有43.6%大学生首选先就业,后择业。有41.4%的人选择考研或出国深造;选择先择业后就业的只有12.7%。

  国企最受青睐。由于国有大企业抗风险能力强,在经济体制改革中更加注重职工的薪酬、福利和社会保障。因此,有35.0%的学生首选国企。、学校、民营私营企业和科研院所分列第二、三、四、五位,提及率为、12.2%、9.6%、9.6%。党政机关虽然备受关注,但招考公务员门槛逐年提高,毕业生受学历、专业等限制,提及率为8.2%。

  愿意去基层就业。今年,我省继续扩大高校毕业生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规模,选聘大学生到村(社区)任职。调查显示,有61.9%的人愿意参加大学生支援西部计划,有82.7%的人表示可以去基层就业。

  客观对待薪资待遇。在能够接受的最低月薪一栏中,75.0%的人选择1000至3000元,21.4%的人选择3000元以上,只有3.6%的人选择1000元以下。数据说明,大学生基本能理性客观地对待毕业后的第一份薪酬,把第一份工作当作职业练兵场,而不是赚钱基地。

  学生就业心态调查,有9.6%的人对自己的就业前景非常乐观,有71.8%的人比较乐观,有15%的人感到迷茫,有3.6%的人认为无所谓。

  B

  专业与需求错位

  由于一些大学的专业及课程设置没有根据企业、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进行,而是沿着既有的体制进行培养,专业趋同现象严重,造成了一边是大学生求职难,另一边却是很多单位招不到合适人才的状况,影响学生就业。调查中,有59.5%的人认为,所学专业与社会需求出现偏差是择业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据不完全统计,在各种现场招聘会(大学生专场招聘会除外)上,七成以上职位都明确提出要有实际工作经验。有57.7%的人认为缺乏工作实践经验是择业中面临的主要问题,这与长期以来高校在人才培养中重理论、轻实践,重课堂、轻社会的倾向未得到根本改变有关。

  在疏导、分流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呼声中,大学生自主创业已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就业方式,近几年,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扶持政策,鼓励和帮助大学生自主创业、灵活就业。但调查表明,大学生创业是当前就业“热”中的“冷选择”,提及率只有2.3%。


 

  C

  转变就业观念明晰职业目标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一直以来就是社会上关注的焦点问题,但很少有把关注的焦点聚焦到企业,征询企业对毕业生的看法或总结企业的聘人之道。

  事实上,在毕业生和企业之间缺少有效的沟通渠道,企业的用人标准、企业人才的选择条件没有在有效的时间传递给大学生,大学生的培养缺乏市场导向。就业市场的双向选择原则,对用人单位和大学毕业生而言,都希望获得最全面、真实、有用的信息。在最希望得到哪些就业服务的表态中,多选结果显示,59.5%的人希望获得企业详细招聘信息,45.0%的人希望得到求职面试技巧培训, 43.2%的人希望得到就业实践活动。

  有48.6%的人认为毕业生求职心态过高是导致就业难的主要原因。这要求毕业生首先应转变就业观念,脚踏实地,从基层做起,主动把握就业机会;其次,要学好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在专业问题上有一技之长,35.0%的人认为知识储备不够是影响就业的因素之一;最后,要注重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30.9%的人认为能力有限是影响就业的主要原因。

  大量事实证明,毕业生在求职时如果没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职业选择将非常盲目。调查中,30.5%的人对自己有1-5年的职业规划;55.4%的人有所规划,但不明确;14.1%的人表示不知如何规划。高校毕业生应该在学校的指导下,尽早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有目标有方向地学习知识,珍惜每一次锻炼的机会,通过一系列的课外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活动、专业相关的社会工作,锻炼实际操作的能力,积累经验,用“人无我有、人有我熟、人熟我精”的优势在竞争中取胜。

[1]  [2]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丁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