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法治聚焦
搜 索
聚焦信恒集团董事长王文襄涉嫌“雇凶绑架杀人案”
2010-06-07 09:49:04 来源:东北网-哈尔滨日报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6月7日讯  2009年5月18日,哈尔滨市发生一起凶杀案。49岁的建筑商钟益师被白鹏和于毅在地下停车场用绳索勒死,随后拉到一座废弃砖窑中焚尸。经查,白、于二人受雇于信恒集团董事长王文襄,钟益师因王文襄拖欠工程款而将其告上法庭,随后二人因经济纠纷多次结怨,王文襄涉嫌雇凶杀人。2009年12月18日,哈尔滨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宣判王文襄等人故意杀人一案,被告人王文襄犯故意杀人罪,判处死刑。今年5月21日,该案在黑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二审公开开庭审理。

  去年末,哈尔滨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的死刑判决,让王文襄一脚踏在了阴阳界上。这位因“5·18雇凶绑架杀人案”而成为冰城首个被判死刑的亿万富豪,在今年5月21日省高院二审公开审理中,其充满悬念的命运,牵动着无数人的眼球。

  几乎所有知晓王文襄案的人都感到震惊:一个亿万富豪,为何走上犯罪道路?

  在一份《2009年中国企业家犯罪报告》中,仅去年全国就有近百例企业家涉嫌刑事犯罪,其中7人获死刑。王文襄的人生轨迹与一些涉案落马的企业家有着惊人的相似,应当引发社会的深度思考。

  生死之争

  一个几无悬念的事实是,建筑商钟益师的死,与这位信恒集团董事长难脱干系。法庭上,王文襄始终否认自己授意杀人,并愿以高额赔偿金求得死者家属原谅。

  2009年5月18日7时,白鹏和于毅开着白色桑塔纳轿车驶入停车场。近9时,钟益师双手拿着东西走进停车场,于毅从后方窜出,将绳套套在钟益师的脖子上。钟益师一回头,他又把绳子在钟益师脖子上绕了一圈,白鹏冲过来捂住钟益师的嘴,二人将其按倒。钟益师的腿不停在地上挣扎……

  这是2009年12月8日,哈尔滨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开庭现场公布的一段案发停车场监控录像。

  王文襄供认了自己指使绑人和出资等事实,但直至二审,他始终否认授意杀死钟益师。

  王文襄与钟益师的纠葛,缘于生意场上的4次对簿公堂。从画面中不难想象,这场杀人案酝酿许久,它需要实施者下定决心,需要备齐致死的工具,需要周密的配合,更需要掌握被害人生活规律。

  事实上,早在2008年末二人第四次官司产生前,王文襄就有了绑钟益师之念,并最终将行凶人锁定在自己的司机兼秘书白鹏身上。然而,当钟益师被二人杀死并焚尸后,去年末一审中,王文襄否认自己曾交待让二人杀人,而只是要“把钟益师绑来”。在接到“白鹏、于毅、王文襄系故意杀人共同犯罪,三人均系主犯”这一一审判决后,王文襄提出上诉。

  “以王文襄的社会地位,杀人要承担怎样的后果,王文襄不会不知道。”黑龙江银龙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黑龙江省律师协会刑事业务委员会副主任韩宏舜在向记者分析该案时表示,无论王文襄社会地位多么特殊,无论二审结果如何,必须有证明王文襄没有授意杀人的确凿证据,王文襄才可能有生的希望。另外,如果证明王文襄授意杀人和没有授意杀人的证据都有,王文襄也可能从轻量刑。

  “规矩”破了之后

  在建筑业内,大家习惯于遵循“行规”而非法律。也许这使王文襄相信“私下”解决问题的效率,当他的旧友钟益师破了“规矩”以后。

  作为房地产开发商和建筑商的王文襄与钟益师之间的恩怨长达10年,而最初,他们是生意场上的好朋友。无论是最初开发商出尔反尔,还是开发商拖欠工程款后打了3年官司,或是后来双方互相举报偷税漏税,最后到产权纠纷……在外人看来,钟益师只是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何至于惨遭毒手?

  然而,在建筑界业内人士看来,钟益师的行为把“行规”给破了。某建筑商李经理说:“在建筑界业内,开发商欠钱其实很平常,1000多万元根本就是个小数。建筑商一般不会为这种事跟开发商撕破脸的。因为大家以后还得合作,有利益在。”

  一个声名显赫的建筑商向记者讲述了房地产业界的“潜规则”。开发商、建筑商、项目经理、包工头之间有着复杂的利益关系。开发商“拿地”后,会投标寻找建筑商,建筑商中标后也并不意味着“拿钱开工”,还得“沟通感情”。我们在市面上常看到收购40年、50年的茅台、五粮液,收购价格不菲,市价甚至涨到数十万元。而这些好酒多是被建筑商买去“孝敬”开发商的。宴请开发商的饭局上尽是山珍海味,熊掌、犴鼻(驼鹿的鼻子)、北美鲍……饭后,建筑商还会塞给开发商一沓厚厚的“心意”。感情沟通好了,开发商还有“规矩”。开工前,开发商只支付少量工程款,其他的都由建筑商先垫付。建筑商又会将承建楼盘层层转包,每层转包都有抽成。开发商直到将房子售出,才会支付拖欠建筑商的费用,建筑商再偿还转包商,转包商再偿还包工头。在犹如金字塔的链条中,塔底永远是包工头及农民工。一旦上面有一方的垫款到达极限,农民工就会直接受到影响。即便是拖欠工程款,“行规”也多半要求被欠钱者忍着。欠钱的往往会说:“我也没钱啊,上面还欠我的呢。”

  韩宏舜律师说,尽管近年来法律在不断完善,但对建筑业的监管一直不很到位。很多“行规”是建筑市场多年来自发形成的风气,比如开发商派监理看着建筑商,建筑商可以贿赂监理“管宽点”。虽然现在规定开发商在开工前要向行政机关缴纳保证金,但“小小”的保证金仅能保护农民工的权益,根本不足以制约开发商和建筑商的操作,更无法避免像王文襄与钟益师的这种矛盾。

  因此有人认为,钟益师在处理债务纠纷时没按“行规”走,而且一次又一次破坏“规矩”,这令王文襄忍无可忍,才决定用“私下”的方式解决问题。

  “老钟是个守承诺的人,没想到为了一个承诺连命都丢了。”桑雅萍告诉记者,钟益师曾对公司1000多名农民工承诺过,绝不拖欠工钱。讨回工钱那一天,桑雅萍历历在目。当接过拖欠了3年的工钱,很多农民工欢呼着,一位陈姓的老员工跑到钟益师面前,哭着为他深深鞠了一躬。


 

  法外特权的幻觉

  在一些富豪的潜意识中,往往认为金钱能够摆平一切,甚至可以凌驾于法律之上,因此非常钟情于法外特权。

  除了房地产开发商这一身份,信恒董事长王文襄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国经济百名杰出人物”、“黑龙江省十大杰出创业明星”等荣誉称号。在建筑业人士眼中,他几乎是一个传奇。但与其上亿身价和荣誉光环形成鲜明反差的是,这起案件犯罪形式之简单、手段之残忍、动机之“单纯”,实在令人“匪夷所思”。

  王文襄社会地位之特殊,从司法程序就可看出慎之又慎。不仅每一步程序都要经人大组织同意,连采取强制措施都要上报,大大区别于普通人的司法程序。但从王文襄案的速破、速审、速判来看,无论是何种特殊身份,法律面前,王文襄和普通人无异。

  然而,在此之前,社会对财力的迷信,使王文襄这样一个光环加身的亿万富翁已经得到过太多。在一个可以不断享有特权的圈子中,久而久之,王文襄便产生了法外特权幻觉。“钱不是问题,关键是能干好。”这是王文襄对白鹏说过的话。他要让钟益师受到“教训”,并相信接下来的一切都能用钱摆平。

  韩宏舜认为,结合众多类似案例可以看出,我国缺少以法制意识为基础的规则意识。有钱人富了,想要用钱买到社会地位和荣誉称号,从而能更方便地用违反法律的方式获得利益,这也培植了他们法外行事的意识。

  中国心理学法制心理专业委员会委员、省心理咨询师协会副会长、黑龙江司法经管学院院长助理李洪吉分析案例时提出,在一些富豪的潜意识中,往往认为金钱能够摆平一切,甚至可以凌驾于法律之上,因此他们过于钟情于法外特权。

  最终,当这些一直用这种意识行事的人受到惩罚时才醒悟过来:法外特权,其实只是一种幻觉而已。

  “笑容温暖”的背后……

  王文襄曾是贫困学生眼中“笑容温暖”的爱心企业家。如今,被他们看作榜样和奋斗目标的王叔叔,正在等待法庭的生死判决。

  就在本文即将截稿时,两名即将踏上工作岗位的哈市某大学研究生找到了记者。他们都曾亲手接过王文襄捐助的慈善基金。“笑容温暖”,这是王文襄留给他们最为深刻的印象。如今,那个被他们看作榜样和奋斗目标的王叔叔,正在等待法庭的生死判决。

  5年前,北京建昊集团董事长袁宝璟雇凶杀人一案震惊企业界和法律界。这一全国首例亿万富豪雇凶杀人案之后短短几年间,又有企业家重蹈覆辙。《2009年中国企业家犯罪报告》统计,去年,近百例企业家涉嫌刑事犯罪,其中7人获死刑。他们都曾享有很高的荣誉,都曾积极参与爱心事业,年轻时大多白手起家,靠脚踏实地的努力争取到显赫的声名。

  1960年出生的王文襄曾只是一名司机。上世纪90年代房地产行业萧条期,王文襄反其道而行之,靠借钱与一企业合作成功开发了一个小区,迅速掘得“第一桶金”。此后,他凭借开拓与冒险精神,“借鸡生蛋”,在黑龙江省对民间资本从事房地产业政策放宽时投入相当一批项目建设,短短十几年就将公司业务延伸到多个领域。在那样一个年代,王文襄创造了一个平民神话。

  韩宏舜指出,改革开放后,在政策推动下,一些像王文襄这样具有冒险精神的人发了家,但在其奋斗过程中,由于市场并不完善,他们渐渐地学会运用“规则”,很快完成了资金积累。但富起来之后,他们中一些人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并没有同时得到提升,“人上人”的感觉使他们在处理问题时往往一意孤行。

  市心理学会会长王超分析认为,一些白手起家的企业家,往往由于年少奋斗时家境贫苦,从小不被社会尊重,久而久之就会在心里积压怨恨。在艰难的奋斗过程中,旧伤和新伤层层叠加,使他们的心理在重压下非常脆弱。成功后,他们大多喜欢参与慈善事业,或许正是想放大自己善的一面,努力回避恶的一面。同时,他们再也容不得别人对自己的不尊重或背叛。

  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的《大败局》,被称作“关于中国企业失败的MBA式教案”。著作中通过案例揭示了中国企业大败局背后的“失败基因”:这些企业普遍缺乏道德感和人文关怀意识;普遍缺乏对规律和秩序的尊重;普遍缺乏系统的职业精神。一些企业家大都生活简朴,不做一般暴发户的摆阔嘴脸,为人真诚坦直,做事认真投入。他们是一群对自己、对部下和对企业负责的企业家,但他们对市场游戏规则十分漠然,对待竞争对手冷酷无情,兵行诡异,对社会和整个经济秩序的均衡有序缺乏起码的责任感,这种反差造成他们的个人道德与职业道德的分裂症状。

  道德层面的缺失,暴露出法制的滞后。李洪吉补充,我们的社会应该尽快完善诉求表达机制,及时有效解决各种社会问题。这样,每个个体才能真正受到法律的保护,真正实现公平,而不是靠“特权”赢得“偏袒”。

  王文襄的命运最终掌握在法官手里。我们无法想象此时此刻,正等待生死判决的王文襄在思考什么。但王文襄案所引起的深思,决不应该仅仅是嘲笑或轻视。

[1]  [2]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强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