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6月25日讯 记者从哈市各区城市管理局了解到,近期,哈市南岗区、道里区、香坊区等几个城区相继投入近3000个新分类垃圾箱。分类垃圾箱的最高单价达到一千元,比普通垃圾箱价格高出至少三四百元。记者从采访中了解到,此类昂贵的分类垃圾箱是空有虚名,与以往的旧式垃圾箱一样,完全没有起到分类的作用。
市民:不知如何分类
记者在观察道里区新阳路设置的多个分类垃圾箱后发现,可回收和不可回收两个桶内的垃圾都差不多,果皮、塑料袋、废纸、塑料泡沫等垃圾混在了一起。23日中午,记者在长江路上看到,两位学生模样的女孩将吃完的饭盒扔到了垃圾箱不可回收的一侧,当记者问及为什么要扔在不可回收垃圾桶内时,她们说是随便扔的,不知道应该分类。记者在哈市已设分类垃圾箱的长江路、珠江路、三大动力路、中央大街等街路段采访了多位市民,很多市民都表示,虽然知道分类垃圾箱有分类作用,但具体到每天所扔的东西上时,经常不知道应该扔到可回收、不可回收哪个口里。
环卫工人:可回收
不可回收一样处理
23日下午1点左右,几位正在哈市香坊区珠江路上清理路边杂物的环卫工人告诉记者,她们也不知道如何对垃圾进行分类。现在随处乱扔垃圾的现象还很普遍,如果市民都能将垃圾扔到垃圾箱里,她们每天会减少三四个小时的工作量,她们完全没有奢求市民还能做到垃圾分类。记者在万达广场上看到,清倒垃圾箱的环卫工人将可回收与不可回收两类垃圾都倒在一个容器内,当记者向环卫工人询问垃圾为何不分类处理时,环卫工人表示,现在哈市没有要求对垃圾进行分类,可回收不可回收垃圾都放在一起处理的。
政府部门:哈市无力
分类处理垃圾
哈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办公室王处长表示,哈市从2002开始引进分类垃圾箱,2003年曾在哈市“金桂园”小区、“新苑”小区等几处高档社区进行垃圾分类的宣传和试点,最后都以失败告终。
王处长表示,城市垃圾分类处理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哈市目前不能做到垃圾分类主要是:资金缺乏、人力资源少、居民分类意识差等原因造成的。因哈市道路改造等原因,现在环卫工人工作量极大,每天都要工作十多个小时,每天如果能定时把各区的垃圾箱都清理完,就已经超负荷工作了,根本没有多余的精力对分类不清的垃圾进行分类回收。且哈市现在尚无资金建造终端垃圾处理厂,前期的垃圾分类最终都会进行焚烧和掩埋处理。虽然哈市目前做不到垃圾分类处理,但设置分类垃圾箱会强化市民垃圾分类意识,为以后做到垃圾分类回收打基础。
经济学专家:市政投资不配套会造成资源浪费
黑龙江大学经济学院院长焦方义认为,垃圾处理是关系城市未来发展的重要民生工程,但现在政府重视程度还不够,资金和人力的投入量都显不足。垃圾分类处理和分类后的垃圾回收再利用是大势所趋,城市的土地资源毕竟有限,如果垃圾处理不能加入到循环经济中,单凭焚烧和掩埋的方式处理垃圾,最终城市将只能建在垃圾场上。焦方义表示,城市垃圾处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市政投入资金有限,可也不能只停留在做表面文章—设分类垃圾箱,却无其他系统的配套工程相对应,那这份高额投入将是一种严重的浪费。鉴于现在市民环保意识的提高还需一段漫长的过程,就更需要相关部门加大宣传、管理和投入,而不只是把工作停留在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