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哈尔滨市护老员缺口至少5万人 仅几百人有执业资格
2010-06-25 10:08:54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晨报  作者:郑璐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资料图

  东北网6月25日讯 专业护老员是从事老年人生活照料、护理和精神慰藉的一种新兴职业,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社会对专业护老员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老人难服侍,想找专业人员照顾老人更是难上加难。据相关部门统计,目前,哈市60岁以上老人有122万,其中丧失自理能力的有20万人左右。但哈市从事护老工作的护老员仅有两万余人,且“科班”出身的只有区区几百人。

  找个专业护老员挺难

  家住香坊区增福街的李女士说,现在替人伺候月子、照顾孩子的月嫂越来越专业,可是为老年人服务的专业护老员却特别难找。“婆婆今年80多岁,一年多以前老年病加重,一直卧床静养,我先后找过十多个护老员,虽然工资给得比普通保姆要高出500元,但不是饭菜做得不好,就是连帮老人翻身都不会。半个月前,我给老婆婆找了个‘专业护老员’,但这个自称‘科班’出身的人连处理‘褥疮’都不会,还总和婆婆闹别扭,就被我们辞退了。”

  哈市仅有5家公司能提供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儿女们都希望找专业护老员,最好对老年人饮食起居的特点有一定了解,如饭菜做得清淡和营养一些。同时希望她们有一些心理卫生知识,能陪老人聊天解闷,让老人心情尽量愉快,以度过一个顺心的晚年。

  22日,记者走访了南岗区抚顺街几家大型家政市场,这些家政市场的负责人对护老员的工作内容不以为然:“做饭、伺候拉撒还用啥培训,找个有经验的保姆就行了”。还有些招聘单位,根本没听过“专业护老员”这一名词。

  调查中记者发现,目前为老年人服务的护老员大多是未经过任何专业培训的进城务工人员及4050女工,他们因有过伺候生病老人的经验,而“自动”将自己升级为“专业护老员”。但由于他们普遍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服务质量参差不齐也就不奇怪了。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哈尔滨能提供专业护老员的家政公司不足5家,虽然护老员的月薪高达2000元到2500元,却依然无法满足市民的需求。

  据哈尔滨市妇联家政中心主任景平介绍,10年以前哈尔滨就出现了护老员,但在当时不叫护老员而叫“护工”,以为住院老人提供服务为主。最近几年,随着护老员愈发专业化,市民“抢订”也越来越难,多个家庭苦等一名专业护老员的情况时有发生。

  哈尔滨市邦尼老年服务公司综合行政部孙海波说,专业护老员不仅要有力气,还要有爱心,更要细心。公司的培训课程除了有国家要求的“生活照料、清洁卫生、给药观察、康复护理、心理护理”等课程外,还开展了“熟悉老人生活习惯,如何与老人处好关系”等内部课程。

  孙海波说,因为公司与道里区民政局开展了“居家养老”合作,培训好的护老员都会向道里区各社区定向输送,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道里区市民找护老员难的状况。但是所培训的护老员数量,远远达不到市民需要的数量。很多家政从业人员,特别是年轻人对养老护理员工作有很多担忧,诸如工作强度、安全责任等等,这给护老员的培训带来了后备不足等难度。

  市场缺口至少5万人

  2009年7月,哈尔滨市首批40名养老护理员开始持证上岗,几天之内便被市民抢订一空。一年后的今天,专业护老员的供需矛盾仍旧突出。如果按照丧失自理能力老人与护理员人数3∶1的比例来推算,哈尔滨市需要约7万名护老员。而目前,哈市护老员人数不足两万,取得执业资格的也仅有几百名。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美国,护士专业中专门设有老年护理这一科目,他们在经过严格训练和考核后,可从事家庭或养老机构的护老员工作,报酬也很高。但是这个行业在中国刚刚起步,在哈尔滨尚属萌芽阶段,绝大多数持证护老员持有的都是初级养老护理员职业资格证书。早在多年前原劳动保障部、民政部即已颁布《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标准》,对护老员进行了初级、中级、高级、技师四种划分。现在哈市绝大多数护老员的工作内容只限于做营养餐、喂饭、翻身、心理疏导等护理初级层次,对于能对外伤出血、烫伤、噎食、摔伤等应急处理的中级要求,初级护老员很难达到,更不用说帮老人制定康复计划、并顺利实施的高级要求了。

责任编辑:丁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