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考前“押分课”疯赚考生钱 一张押分卷足足3万字
2010-06-30 09:51:17 来源:生活报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6月30日讯 哈尔滨市中考大幕已经落下,然而考生家长王女士心里却一直不舒服。原来,她在考前花300元钱给儿子报名参加了一个“考前押分课”的辅导班,可考完试一看,这堂押分课一点没起作用。王女士来电表示,想通过本报告诉学生和家长们,那些声称能押上考题的辅导班不仅押不上题,而且还容易误导孩子的复习思路,“千万不能信”。

  对此,相关专家认为,押题班在哈市公开出现,本身不是各个补习学校自己创造出来的,而是应试教育创造出来的,是应试教育弊端的充分显现;考生和家长对此的狂热追逐,是一种变态的社会需求,最后只会使那些押分班成为真正的受益者。

  打广告声称去年语文押中84.7分

  21日,王女士在某报看到一则“工人文化宫老李语文班关于2010届初四毕业生报名考前押分课的通知”的广告,广告称“由李老师亲自讲授的考前押分课含金量极高,2009年中考语文试卷押中84.7分,课内附有对《最后一卷》的讲解……”

  广告让王女士怦然心动。在考试临近的最后几天,语文科薄弱的儿子备考已是汗流浃背,如果这个辅导班真能押中考题……22日13时许,王女士来到位于工人文化宫二楼的“老李语文班”咨询,接待的老师说,报名的人已经很多了,如不快点交钱空位就没了。王女士赶紧交了300元报名费,得到的却是已排到150多号的座位。“肯定会课有所值”,王女士暗暗庆幸。

  “大撒网”一张押分卷足足3万字

  23日14时,“老李语文班”押分课开课。王女士看到,能容纳近200人的教室挤满了学生。

  两个小时的押分课很快结束。儿子出来捧着一叠复习资料。王女士翻了翻,发现资料名为《2010年中考最后一卷》,篇幅长达34页,大致一算足有3万字。

  回到家,王女士认真研究《最后一卷》,发现这份卷子可谓初中语文四年的“百科全书”,仅字词一项几乎就把书本上的内容列全了。“我最关心作文,《最后一卷》上把目前社会上较热门的18个话题分成事业的成败和做人的品格两大类,并一一列举,太全了,感觉不出什么是重点。”王女士说她当时有点疑虑。

  “重点准备一下《最后一卷》的作文吧,万一真出了呢?”王女士反复叮嘱儿子,而其他的所谓押题根本没有参考价值,纯粹是“大面积撒网”。

  考试了作文押的18个话题一个没考

  25日11时,在烈日中陪考的王女士,终于等到儿子走出考场。“押的那些题,考了吗?”王女士急切地问。

  “押的都是什么呀?里面哪有原题啊!”

  “作文呢?也没押上?”“没有!一点儿都没靠上边儿!”

  一种骤然失落的感觉顿时从王女士心头升起。“一个学生收300元,百余个人就是好几万,而他赚这些钱仅用了两个小时。”王女士说,这个以押题为噱头的广告吸引了多少人报名啊!以后再有这样的事情,学生和家长可千万不要相信了。

  教研员 此类押题无可取之处

  押题,现代汉语词典对此的解释是,考试前猜测可能要考的试题并做重点准备。老李语文班的押分课究竟是不是押题呢?

  哈市某区语文教研员常征(化名)曾在考后对语文试卷进行过详细研究,记者27日请这位教研员仔细翻阅了老李语文班押分课的《最后一卷》。翻阅后,他表示,这套卷根本不能算是押题。

  常征说,《最后一卷》中押的词汇范围在初一至初四教材中都有,考前老师肯定都会为学生做这类总结。“他押题的范围太全面了,如果这也算押题,那各校的语文老师都算100%押中考题了。”

  “《桃花源记》这篇古文出现在中考试卷上,这算不算押中了?”记者问。“这也不能算押中,因为教材中列入考试范围需要背诵的古诗词,只有那么屈指可数的几篇,各学校经验丰富的老师在考前都会根据自己的判断将范围缩小至三五篇,这是毕业班的老师都会有的思路;而且,文章是这篇文章,但具体考什么内容他怎么能押对呢?”常征说。

  探根源 押题市场凸显应试教育弊端

  28日,记者联络到老李作文班的霍老师。他否认曾于23日举行过押分课,“我们只是举行了考前最后一堂复习课。”记者追问为何广告中明确写明是押分课?霍老师以有事为由立刻挂断了电话。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中考前哈市各式各样的押题班绝非“老李语文”一家,尽管有的没有公开地称为押分课,但他们在传单广告中大肆宣传、课时高价收费的做法与“老李语文”如出一辙。据了解,考生和家长对这样的补习班趋之若鹜的普遍心理是,如果押题课能让孩子提高几分,别说一堂课300元,就是花3000元也值得,这种抱着“宁可信其有”的心态导致各类押题班风起潮涌。

  语文教研员常征说,考前押题是一种投机行为,家长不应支持孩子养成侥幸心理,这种心理对孩子的学习和成长都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

  黑龙江工程学院心理健康指导中心主任杨晓梅表示,押题班这个市场的公开出现,是当前我们应试教育弊端的充分显现;考生和家长对此的狂热追逐,是一种变态和非理性的社会需求,它的最终受益者只能是押题班主办者。

责任编辑:张喜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