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7月14日讯《楼市新政仨月哈市一中介倒下》一文见报后,引起读者普遍关注。一位业内人士表示,“融佳”很可能将客户的二手房交易资金挪作他用,因资金周转陷入困境,导致客户利益受侵害。由于中介公司手中掌控大量房款,一旦出现问题,给客户带来的损失巨大。
记者从有关部门获悉,哈市一半以上的二手房买卖都是通过房地产中介机构交易。按照目前的二手房买卖交易程序,一般是由买房人先将买房定金或全款存入中介机构,待更名过户、办理产权证完毕后,房屋中介再将房款转给卖方。这个过程中,买卖双方大量的资金流,包括买家的定金、购房款、银行贷款等,都会由中介保管一段时间,个别中介会在此期间用这些钱来投资股票、基金、房地产甚至是放贷。
以一套80万元房子为例,中介在收取全款后带领买卖双方来到交易所更名,从递交手续到房产交易工作人员鉴定房屋再到买方领取更名后的产权证,整个过程大约需一个月左右时间,在鉴定房屋完毕后,中介公司一般会将房款总额的50%-70%交付给卖方,余款继续留在中介,直到买方领取到产权证后,中介才会交付尾款。如此算来,一笔房款在中介账面上的时间大概有30天,一些中介会将账面上巨额的现金投入高风险行业,只要后面还有成交,就会有源源不断的资金来填补前面的窟窿,而一旦交易遇冷,资金链断裂,本小利大的中介往往无法承受重压,常选择一走了之,受损失的只能是客户。
经营房产中介十余年的姜先生告诉记者,在过去的几年中,哈市陆续有多家较有规模的房产中介携款潜逃,涉案金额从十几万到几十万不等,使客户蒙受了巨大损失。“相关部门虽出台相关措施加强了对中介交易资金的监管,但操作起来却如隔靴搔痒。”姜先生称,《哈尔滨市存量房交易资金监督管理办法》已实施一年之久,但其中二手房买卖资金监管的服务对市民来说却鲜有人知,再加上个别中介的花言巧语,客户的房款最终很可能全部流入中介的口袋。不仅如此,哈市各房产交易所对资金监管的要求不尽相同,有的区房产交易所要求交易者必须将一定数量的购房款存入监管账户,而有的区办理更名过户可以不选择资金监管,这样中介就有机可乘。
业内人士呼吁,买卖双方都希望加强资金流动的安全性,相关部门还需对这项业务加强宣传力度,锁住中介的资金链,让他们无利可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