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7月15日讯(岳金凤 记者 杜筱) 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和饮食习惯的转变,黑龙江省的结肠癌发病率不断增高,城市发病比15年前上升了33%,农村上升9%,40至55岁之间成为高发期。专家提示,膳食西化是结肠癌发病增高主要元凶,建议日常饮食中多吃高纤维食物,改变不良的西餐式饮食结构。
据黑龙江省著名肿瘤学专家、哈医大四院副院长刘明教授介绍,近年结肠癌发病率不断攀升,已经占到所有肿瘤的8%到12%,排在恶性肿瘤中第五位,仅此于胃癌、食道癌、肝癌、肺癌。长期食用高脂肪食谱和纤维素不足是导致结肠癌的主要发病原因。在黑龙江省,结肠癌近15年来呈现明显的发病率增高趋势,以每年超过2%的幅度递增,同时发病年龄趋于下降,患者的平均年龄从60多岁降到40岁左右,其中45岁左右是高发。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尤其是膳食结构西化、肥胖率增加,快餐油炸食品以及含糖饮料、碳酸饮料的流行,导致结肠癌发病率在黑龙江省连年走高,超过2%,直追3%的国内平均增长速度。
刘教授表示,结肠癌是可防可治的,平衡膳食、多吃高纤维饮食是预防结肠癌的关键。任何单调的饮食模式或偏食习惯,都会导致营养失衡,恶果之一就是诱发癌症。食物纤维吸收水分,增加粪便量,稀释肠内残留物浓度,能够缩短粪便通过大肠的时间而减少致癌物质与肠粘膜接触的时间。50岁以上者应每天摄入30克纤维。较好的纤维来源于谷物的麸、植物的叶子和主干、坚果、种子、水果和蔬菜如芹菜、韭菜、白菜、萝卜等,这些蔬菜可刺激肠蠕动,增加排便次数,从粪便当中带走致癌及有毒物质。
刘教授提醒家族性结肠息肉病患者、老年人、肥胖者、以肉类为主食者、大肠癌病人的直系亲属、维生素D的缺乏者、大量饮用啤酒者、大肠癌高发区居民、已行胆囊切除的易感人群要尤其注意对结肠癌的预防。建议一般普通人群50岁开始,每年检查大便隐血一次,每5年检查纤维结肠镜一次;大肠癌家族史亲属,起始检查年龄从40岁起;对于遗传性大肠癌家族成员检查应从家族最年轻肠癌患者发病年龄减10岁开始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