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黑龙江综合  >  科教·就业  >  科教
搜 索
各类文体补习班抢占孩子时间 莫让孩子兴趣打折
2010-07-25 07:37:30 来源:东北网-哈尔滨日报  作者:赵琳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7月25日讯  近日,国家统计局哈尔滨调查队在全市五个主城区开展了“城市居民家庭子女教育问题”专项调查。调查显示,有近九成学生有兴趣参加各类文体补习班。据了解,本次调查按照随机等距原则,共抽选了300个有就学子女的家庭进行了问卷调查。统计显示,近九成学生有兴趣参加各类文体补习班。在问及“您的子女业余时间参加文体补习班的兴趣如何”时,有86.8%的家庭子女感到很有兴趣或比较有兴趣,有13.2%的家庭子女没有兴趣或毫无兴趣。其中,参加美术类和乐器类补习班的学生比重较高,分别占26.2%和23%,美术类比去年提高10.6个百分点。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教育问题越来越得到重视,家长们大多想让孩子受到最好的教育,多学一些技能,全面发展。于是,各种各样的培训班、兴趣班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并受到了众多家长的热捧。据记者了解,各类兴趣班的学费都不便宜,一星期只有周六或周日上一两个小时的课程,每月学费却近百元。一位家长对记者说,有一些名师授课的兴趣班,还不是有钱就能学的,老师还要看孩子的潜质。采访中一些家长表示,别人的孩子都在学,自己的孩子不学就可能落后,家长们都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上吧,孩子玩的时间太少了,负担太重了。在孩子到底上不上兴趣班的问题上,我十分困惑。”一位家长说。

  赞成声音 兴趣班陶冶孩子情操

  张晓小朋友是个性格开朗、活泼的孩子,4岁开始家里就根据其喜好选择了钢琴、舞蹈、游泳和美术特长班,5岁的时候同班几个小朋友学习跆拳道,怕他跟不上,家长就没给他报名。但在他的强烈的要求下,妈妈还是给他报了,没想到直到现在,上5年级的他在特长班的学习成绩都很好,没有一门停下学习不说,在学校的文化课成绩也很好。哈尔滨市一所大学的教师宋老师告诉记者,她的女儿今年三岁,刚到上幼儿园的年龄,可她已经开始给孩子规划未来了。首先要学习舞蹈,培养气质,然后每个兴趣班都让孩子接触一点,看孩子对哪个感兴趣,喜欢哪个再长期学,其实学也不是为了孩子今后从事这方面的职业,只是让她多学一些技能,对今后的学习和生活都会有帮助。据了解,目前大部分家长都有这样的想法,为了培养个性、气质,让孩子从学习中寻找乐趣,陶冶情操。

  反对声音 给孩子一个自由快乐的童年

  赵军小朋友的爸爸说,“我家小军就不如人家的孩子,看人家孩子都报了课外兴趣班,就和孩子他妈商量着报了朗诵、英语、还有声乐。”赵先生说,“一开始孩子还能按时上课,后来就经常找理由不去上英语,而现在,以前报的班一个也没坚持下来,反而还学会旷课偷着跑去游泳。钱是白花了,我真是拿他没办法”。张女士的儿子现在读小学三年级,她并不认为把孩子送去兴趣班会有多大效果,与其把孩子托付给别人,还不如自己教育更为有效。她说她的孩子也没提出要去上兴趣班,她觉得尊重孩子的选择很重要,这也是一种人格教育。

  问题分析 兴趣入手莫盲目跟风

  哈市某大型幼儿园从事15年幼儿教育的孙老师认为,有的家长看到别人的孩子学什么,自己孩子就跟着学什么,不考虑这门特长是否符合自己孩子的特性。作为家长,应该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再加以正确引导,才能让孩子发挥特长;否则,只能适得其反,家长也会否定孩子,老拿自己孩子的弱项和别的孩子的强项比,比来比去,就认为孩子确实不如别人,从而对孩子产生失望、抱怨的情绪,使孩子幼小的心灵受到伤害,会破坏孩子学习的兴趣,打击孩子的积极性。随着观念的转变,更多的家长为孩子选择特长训练,已经不单单是为了孩子今后考学特长加分,重视对孩子的艺术教育和各方面自身的综合素质提高,成为父母主要的培训目的。所以为孩子选择特长培训,要把孩子的兴趣作为起点,这样容易找到适合他的特长培训。也可以根据孩子的个性、喜好和对不同课程的感知情况,决定最终选择哪种特长最适合。

  友情提示 分阶段培养持之以恒

  关于孩子兴趣培养中的细节问题,黑龙江省歌舞剧团交响乐团副团长程浩表示,虽说特长培训从小开始基础会更扎实,但要从实际出发,选择适合自己孩子年龄的特长培训课也很重要。有些器乐类,如:小提琴、钢琴等键盘类培训,年龄在3-6岁学习就比较好,但管弦乐就要8-9岁学习,年龄太小牙齿都没有长好自然就不能学习。日常生活中父母的引导对孩子的兴趣影响是很重要的。有的小学生课余时间同时可以学习四至六门特长课,每门学得都津津有味,这就取决于父母和老师的正确引导和激励方式。引导孩子认识学习的乐趣,充分激发孩子的自主学习兴趣是最重要的。

  家长不要把自己的喜好当成孩子的兴趣。我们小时候受条件限制,有些愿望没能得到实现,所以在为孩子选择专业的时候,往往希望在孩子身上实现自己未遂的心愿。但是别忘了一点:孩子不是家长的翻版,他们身上有他们独特的潜质。孩子虽然没有绝对的判断能力,但是如果父母仔细观察,会发现他们肯定对某一方面有所倾向。

  另外,某跆拳道俱乐部的张女士补充说,家长对孩子的培养过程中,除帮助孩子制订一个清晰、明确的学习目标外,还要给予孩子足够的帮助和共同完成目标的信心,好的学习成绩不是一朝一夕完成的,要让孩子明白在学习训练过程中,如果一遇到困难就丧失信心,没有任何耐受能力,那任何特长对学生来说只能是可望而不可及之物。务实、持之以恒等意志品质,才是不断进步的基础。

责任编辑:路云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