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龙橡路路面翻浆后露出的碎石。 张立馨摄
东北网7月26日讯 龙橡路于今年4月中下旬开始进行大修。据周边居民介绍,该条道路维修期间重修了道路基础,并于5月中上旬完工。5月末,该道路部分路面出现坑槽;6月初,几场雨后就出现了翻浆。
龙橡路为何如此“短命”?经道路专家现场指证,主要原因是道路基础质量不达标、面层厚度不足所致,属于施工质量问题。目前,该道路已没有补修价值,若恢复平整路面只能重修。
“连环坑”逼居民绕行龙橡路位于哈市西南部,与学府路相连,是通往龙橡社区的重要通道。24日10时许,记者刚从学府路进入龙橡路口便看到,街口路段翻浆严重,出现连环凹陷现象,坑洼的路面最深处比路面低出10余厘米,部分坑槽内出现大量积水,翻浆较为严重。进入龙橡路中段,记者看到街路两侧出现了“起包”现象,高出路面部分路面层沥青散落一地,并露出了道路基础和部分碎石。同时,部分路段道路面层出现了大面积龟裂现象。破损的路面一直延伸到龙橡路9号附近。
“这路太坑人了。修完后居民刚走了不到一个月的平整路,5月末的一场雨后,龙橡路就又翻浆了。6月初,翻浆面积逐渐扩大,现在这条路又变回了维修前的样子。上了年纪的老人都不敢过马路,只能绕行。”家住龙橡路附近的居民李女士告诉记者。
翻浆系质量不达标
据从事哈市道桥维修多年的道桥专家介绍,一般来说,道路施工质量、道路排水能力(是否有排水系统)、道路荷载使用情况将决定道路的使用寿命。
专家在现场抠出了一块已经出现龟裂的沥青面层,拨开一层碎石后仔细查看后告诉记者,龙橡路的基础属于灰土基础,目前的路基已经损坏。该道路翻浆的主要原因系道路基础质量不达标所致,同时路面沥青层厚度“缩水”也是导致翻浆的原因之一。
经专家现场勘查,新维修的龙橡路并没有铺设排水井。专家说:“即便是没有排水系统,按照标准修路,至少3年内道路不会出现翻浆情况。龙橡路修路时只铺了一层碎石,厚度太薄,根本无法保证通车要求。如果三灰碎石层(上基层)厚度能够达到20厘米,这条道路也不至于刚‘满月’就翻浆。”
沥青层仅厚5厘米据了解,龙橡路属于城市支路。按照市城管局提供的《支路道路结构标准》规定,维修支路车行道时需下挖道路至少50厘米深,同时道路基础需由(下基层)20厘米厚的二灰碎石结构和(上基层)20厘米厚的三灰碎石结构组成,路面沥青层需达到10厘米厚。
在一处翻浆较为严重的地方,专家测量了一块已龟裂的路面沥青面层,仅为5厘米,只有《支路道路结构标准》中规定的一半厚,这也是龙橡路“短命”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