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社长、总编辑们在扎龙观赏丹顶鹤 |
东北网齐齐哈尔7月28日讯
带着十二分的愉悦,带着十二分的留恋,连日来,来自全国各地的党报社长、总编辑们充分领略了“世界大湿地、中国鹤家乡”得天独厚的清凉气候、美不胜收的风景名胜、独特浓厚的民族民俗文化以及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的巨大变化之后,结束了“百家党报社长总编辑看鹤城”的行程。“最美鹤飞翔、人醉鹤家乡”。临别前,百余名“老总”用对鹤城发展的建议作为礼物,寄语鹤城、祝福鹤城。
百慧凝聚助力鹤城
7月26日上午,在“百家党报社长总编辑看鹤城”活动的启动仪式上,市委副书记、市长韩冬炎在致词时像唠家常一样,向来自全国各地的报业“老总”们推介鹤城,并在致词的最后为“老总”们留下了一道“家庭作业”——为齐市的文化、旅游发展建言献策。
“老总”们也没有辜负鹤城人对他们的期望,在为期两天的游览中,他们没有走马观花,而是带着自己的问题,用审视的眼光考察鹤城的文化和旅游产业。边走边看,边看边思索。几日来,全国党报社长、总编辑们在为这座城市的美丽而惊叹的同时,也心怀诚意地为这座城市如何更好地打造品牌形象积极献策——“旅游硬件设施水平已经得到提升,服务水平还应提高”、“提升服务质量要注重细节”、“通过更有力的推介和宣传,让更多外地游客组团到齐市来旅游”、“更加重视挖掘城市文化底蕴,让生态产业实现更长远的发展”……
在7月27日下午的座谈会上,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王铁静开始“收作业”了。与会的“老总”们丝毫没给鹤城的不足“留面子”,就像昆明日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总编辑孙学敏所说的:“我是第一次来鹤城,感受了鹤城的美景、好客的市民、热情的招待,如果我没有留下几句真话实话作为回报,我的良心上是过不去的。所以我要为鹤城的文化和旅游发展提5点建议:在体制和资源两方面进行整合,打造旅游产业发展的基础;全力加强鹤文化氛围建设,提升城市旅游质量;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并进行再开发;加大宣传力度,进行潜移默化、持之以恒的宣传;要把保护和开发有机的结合起来。”
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8名“老总”结合本地发展经验和在齐期间的游览经历,交上了自己的作业,内容涵盖了对齐市文化、旅游、产业经济、城市建设等多个方面的真诚建议,成为他们留给鹤城最好的礼物。
我心醉美鹤家乡
来到鹤乡不能不看鹤,也不能只看鹤。来自中国最西部城市喀什日报社的党委书记、总编辑阎旭光,两次自己乘车去扎龙拍鹤,最早一次是凌晨2点。用他的话说,“都说海为龙世界,云是鹤家乡,到过扎龙之后的人都会感到齐齐哈尔就是鹤家乡,这里也同时代表了鹤城的精、气、魂,不由得让人陶醉”。
除了看鹤,“老总”们还对齐齐哈尔的产业经济极感兴趣。黄石日报党委副书记、总编辑何滔在参观完一重集团后说,齐齐哈尔市的重型装备工业无愧于“脊梁”这个词,这里的重型装备工业颠覆了他以往对这个产业的认识,让他寻找到了中国钢铁产业的真正根基。
让百余名“老总”更加沉醉的是鹤城人的热情、礼貌、好客。在两天的会期中,他们欣赏了齐齐哈尔马戏团具有国际水平的精彩表演,也为演员们献上了自己的阵阵掌声;在梅区达斡尔族风情园的篝火晚会上,观看了达斡尔族姑娘们献上的最为热情的迎客舞;在平日的自行游览中,感受到鹤城百姓最无私的帮助。
为鹤城精神流泪
说起来,这百余名“老总”在各自的岗位上都是领导,多年的工作让他们可以从容面对各种情况,但是在游览和平广场的时候,一个堂堂七尺的河南汉子,却流下了眼泪。
面对和平广场的手印墙,郑州日报总编辑李洪太被深深地震撼,他说:“站在这个广场上我最直观的感受到了鹤城精神,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在武装抗日中打响了第一枪,在国家建设时期打造出了‘共和国长子’,在国家腾飞时期培养出了两名航天员,在国家建设的各个时期做出了自己的贡献,这种精神让我难以抑制自己的眼泪,这种精神值得每一名中国人学习!”(小题)鹤之文化妙不可言
诚如中国报协常务书记赵连宏所言,“现在各地的旅游宣传推介竞争十分激烈,有条件的在宣传,条件次一点的也在推介”。全球化、千城一面,带来的是城市个性的消失,通过短短两天的访问,齐市的鹤文化不再停留在宣传话语中,而成为党报“老总”们的深刻印象,“鹤之文化,妙不可言”。
承德日报总编辑刘志武说,鹤文化就是齐市最突出的城市个性与特征。非常可喜的是,齐市的决策者们找准了打造“世界大湿地,中国鹤家乡”、建设生态市园林城、中国绿色食品之都的定位与发展方向,只要上下一心、齐心协力,鹤乡必将名扬天下。
“作为主流媒体,有责任向海内外推介宣传好鹤城。随着越来越多的人知晓并来到这个迷人的地方,鹤城必将前途无量。”全国百名党报“老总”的话语,发自肺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