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法治聚焦
搜 索
银行推销银保产品忽略风险说明 误导市民购买
2010-08-02 10:28:54 来源:东北网-新晚报  作者:刘继滨 王骁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8月2日讯 记者昨日从省公安厅经侦部门了解到,部分银行工作人员在推销银保产品时忽略风险说明,误导市民购买,中途退保提现时方知将面临重大资金损失因而发生纠纷。经侦部门提醒市民:选择理财方式需擦亮眼睛。

  不久前,62岁的刘某在某银行转存15万元定期时,经银行工作人员劝说购买了一款15年存期的银保产品。后刘某因急用钱要求退款,被告知提前支取将遭受较大损失。

  据经侦部门介绍,银保产品多以分红型、万能型为主,少数银行代办人员或驻在银行网点的保险公司人员在推销银保产品时对红利宣传过多,忽略了对中途退保需承担损失的说明,极易误导消费者,尤其是农民和老年人群体。

  据了解,向银行及销售人员“返点”、“提成”已成为保险业的潜规则。在银保业务中,保险公司除支付给银行正常手续费外,还要支付给银行因拓展业务额外的其他费用,包括给银行网点或工作人员的奖励、业务推动费等。市民去银行办理存款或定期存款转存业务时,部分银行工作人员为推销银保产品,口头承诺银保产品“收益肯定比定期高”,是一种比储蓄赚钱且无风险的时尚投资理财方式,劝消费者变“存”为“保”。由于很多市民对这些产品根本不了解,很容易把购买银保产品当成理财产品和储蓄办理;部分银行工作人员在宣传介绍时,为扩大销售额又只谈利益不谈弊端,许多市民实际并不了解银保产品变现能力较差等问题就购买了银保产品,一旦出现问题时极易引发纠纷。

  民警告诉记者:在并不准确知情的情况下购买银保产品后,通常面临两大困难:一、维权难,由于书面的保险合同是银保产品销售中唯一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保险合同条款专业术语较多,语言晦涩难懂,市民购买多是基于对银行或银行工作人员口头承诺的信赖才在保险合同上签的字,一旦出现纠纷又无证据可以证明,维权较困难。二、提前支取难,银保产品针对的主要群体为投资周期较长且资金较为充裕的人,而普通市民的储蓄习惯则往往是将家庭所有的存款存放在一个定期账户内,一旦购买了银保产品后遇到家庭急需用钱的情况,提前支取将损失大量资金。警方提醒市民:选择理财方式要谨慎。

责任编辑:张喜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