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政务·政策  >  政务
搜 索
栗战书:借鉴牡丹江经验 不安于现状 见先进就学
2010-08-09 10:21:15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贾辉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黑龙江新闻网讯 “今天,各市(地)、县和农垦、森工系统的负责同志都在,我先讲点儿题外话,希望引起大家重视:地方经济发展是全省更好更快发展的源头,小河有水大河才能满。上半年,牡丹江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都是全省最高的,这说明牡丹江抓工业、抓财政收入的路子是对的,成效也是明显的。各地要虚心学习、借鉴牡丹江的经验,千方百计抓住科学发展这个第一要务,永不安于现状,见先进就学,把经济搞上去,把经济发展最终体现在财政收入的增加上、民生的改善和居民收入的提高上。”这是省长栗战书日前在省政府推进小城镇建设工作会议上的一段儿开场白。

  开场白有的放矢,语重意深。今年上半年,牡丹江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8.7%,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40.7%,是全省增长最快的地区。7月22日,栗战书在全省确保实现“双一”目标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中,就对牡丹江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他说,年初以来,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幅对经济的拉动,牡丹江是最好的。如果没有工业的支撑,牡丹江的财政收入是很难上去的。

  工业是经济发展的巨大引擎。省委、省政府对工业发展高度重视、大力支持。近年来,牡丹江不断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把新型工业化落实到产业上、落实到项目上、落实到企业的发展上。他们大约用了3年的时间,实现了地方财政收入翻一番,并提出不断加快追赶跨越步伐,再用3年时间,再翻一番,打造全国沿边开放的先导区。

  栗战书说,我想我们哪个市也没有做到用5、6年的时间,连续翻番,但是牡丹江下决心要做到。今后3年再翻番,基础是什么?就是经济协调发展。其中,工业将起到巨大的支撑、引擎作用。半年中,牡丹江工业增加值、财政收入两项主要经济指标的增幅位居全省首位,是在边贸收入减少情况下实现的。绥芬河受客观条件、金融危机、俄罗斯宏观经济政策调整等因素影响,财政收入由10亿元,降到去年的7、8个亿,今年开始恢复性增长。他们在弥补边贸收入减少的同时,实现了全省最高速度的增长,是难能可贵的。

  “几天来,在牡丹江看项目、看城市建设,我很有感触。有机会,大家还可以看看牡丹江的小城镇建设,看一看他们的开发区建设。拿海林来说,海林开发区我来了5、6次,可以说一年一个样,海林的城市建设也是日新月异,海林市的海烟路,没有哪一个县能达到这个水平,规划得很好,管理得也很好,非常漂亮。一直以来,省里要求各市、县都要兴办开发区,但真正办得好的没有几个。但海林开发区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园区建设都走在了全省的前列,今年又被批准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这很不容易呀。”栗战书意味深长地告诉大家。

  谈及牡丹江经济社会发展的创新经验,栗战书语气坚定,直言不讳:一是牡丹江各个县(市)都很强,县里的两个“一把手”配得有力,没有拉后腿的县,每个县都 着劲干,而且都能干成事;二是牡丹江始终不安于现状,不甘于落后,不满足于取得的成绩,听到哪个地方有先进经验就马上走出去学,县委书记、县长亲自带队去看、去学;三是牡丹江实施了有效的经济战略,采取了倒逼机制,如在城市建设方面,市区道路硬化,各个单位自己出钱,统一规划施工,基本实现了全部硬化、硬覆盖,街道非常干净,现在又开始搞绿化,一个战役一个战役地打;四是全市上下有一股创业精神,有一股不论白天、黑夜的工作干劲,有红旗就扛,有困难就上。

  栗战书坦言,牡丹江的发展体现的是一种敢于突破、勇于创新、永攀高峰、艰苦创业的精神。目前,包括森工、农垦、建设、交通、水利等部门都有这种创业、创新精神,都靠着求实务实,拼搏努力,把事干成了。而那些总是在规划,总是在讨论,总是在忽悠的地方和部门,最终是做不成什么事的。在困难面前无所作为、回避绕行、不勇于担当,在工作中不思进取、满足于现状、虚浮自满,必然担负不起领导发展、富裕百姓的职责与使命。黑龙江的建设和发展,需要牡丹江的这样一种精神、这样一股劲头,不安现状搞建设,奋发有为抓发展,只有这样我们的事业才都能干成,我们的发展目标才一定能实现。大家都应该向牡丹江学习。

  省长的谆谆叮嘱,意近旨远,像锤子一样敲击着台下每一个人的心。大家感到了压力,也萌生了动力……

责任编辑:张喜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