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9日上午, 2010年黑龙江网络媒体记者团一行来到红色旅程的第一站,位于哈尔滨市南岗区一曼街241号的东北历史纪念馆(伪满哈尔滨警察厅旧址)瞻仰抗联英烈。
这座洁白、庄严雄伟的西欧古典复兴风格三层大楼建于1928-1931年,刚开始是东省特别区图书馆,后来被日伪哈尔滨特别市警察厅占用,这里曾对哈尔滨地区广大人民的抗日救国斗争进行了残酷镇压,无数烈士在此被关押、刑讯或惨遭杀害。
哈尔滨解放后,人民政府决定将此改建为东北烈士纪念馆,1948年正式开馆,也是我国第一个革命纪念馆。1953年1月1日周恩来亲临视察,并题词"革命先烈永垂不朽"。
展馆采用现代展览的科技手段,模拟真实环境,塑造生动逼真的英雄精神境界,让观展者感受当时惊心动魄的英雄之举。不同的英雄图片、雕像为整个展厅营造出崇高、庄重的气氛。
展厅主要陈列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在东北地区牺牲的具有代表性的烈士事迹。232位烈士的文物资料共有1.4万余件,陈列面积达1031平方米。
记者们来到杨靖宇将军以松柏为身躯的雕塑前,崇敬之心油然而生。杨将军孤身5天与敌人苦战,未尽粮食倚着青松还击到生命的最后,当敌人发现他腹中除了草根、树皮和棉絮外竟没有一粒粮食,也禁不住感叹中国英雄崇高的民族精神。
赵一曼汉白玉半身浮雕采用灯光变幻效果,刻在黑色大理石上她写给儿子的遗言用录音播放。听者都被这位母亲为国家牺牲自己的精神所打动。面对日军严酷的刑讯,赵一曼始终坚贞不屈,将生死置之度外,没有说出一字有关抗联的情况。
看完整个展馆,回眸长达十四年艰苦卓绝的抗日战阵中,东北抗日武装沉重的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牵制了日军大批有生力量,支援了全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从首战嫩江江桥到东部边境要塞最后一站,从东北抗联第三军到第十一军的九支劲旅,都浴血奋战在黑龙江大地上,这些为国捐躯的抗联将士和各族优秀儿女,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