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别让沿江高层冲淡“江城”味道——访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朱自煊
“松花江是大自然留给哈尔滨的宝贵财富,应该珍惜,尽量保留自然生态,太阳岛也不要再进行建筑性开发了,现在的量已经够多。江南也太‘满’了,人们看不到江。”朱自煊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由衷地表示。
“‘江城’的风貌气象万千,特色很浓,感觉很亲切。”这是朱自煊此次来到哈尔滨的感受。20世纪50年代,朱自煊第一次来到哈尔滨,浓郁的异国风情、特色的俄式建筑、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都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0世纪80年代初,他第二次来哈尔滨。时隔近三十年后,朱自煊以“中兴战略城市设计成果高层专家咨询论证会”的专家身份再次踏上这块熟悉的土地。
朱自煊表示,这次感觉哈尔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江城”的面貌更加靓丽,中央大街、索菲亚教堂特色很浓,感觉非常亲切。。
朱自煊说,国内其他的“江城”,如上海、武汉等都没有哈尔滨松花江的辽阔,江岸的湿地之多也非常罕见,把哈尔滨定义为“江城”非常贴切,发展潜力和条件也很优越。
“对于自然资源,不要忙着大规模开发,这不是说不发展,关键是发展什么。比如发展湿地、生态这也是一种发展,而这种发展对百姓、对城市都是具有战略性意义的,对城市的发展尤为重要。”朱自煊说。
对于哈尔滨目前的一些规划,朱自煊认为,松花江沿江建筑物的量和高度已经“过”了,形成了一道墙,横在江南、江北之间,冲淡了“江城”的含义和韵味。既然是“江城”,就应该保留和延续松花江的原貌,沿江两岸应该少建建筑物,多增加绿地,保持两岸的通透和视野的开阔。(朱自煊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设计专业委员会前主任委员、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专家委员会委员)
松北的明天会更好——访上海城市规划协会副会长、浦东新区城市规划协会会长朱若霖
“松北经过短短几年的发展就有这么大的起色,它的未来一定会更好。”朱若霖会长对松北区近几年的建设给予了肯定。朱若霖表示,哈尔滨充分利用了江北的区域优势,在保证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将松北区打造成金融、行政、旅游、居住相结合的多元化城区是一步明智之举。
“在整体规划下,江南、江北的轨道交通设施还有待进一步提升。”朱若霖告诉记者,每次来哈尔滨都在公路大桥经历过堵车,道路的通畅直接影响着北岸的经济、旅游等各方面发展。他希望哈尔滨能够建设更多的桥梁,以连接南北两岸,达到共同繁荣的目的。
朱若霖告诉记者,上海在新一轮的整体规划和城市设计中提出,要把黄埔江还给老百姓。他希望哈尔滨也能将松花江两岸的公共空间还给老百姓,“只有让百姓认识到规划是为大家谋利,百姓才会更加支持城市的发展建设。”针对“北跃”发展汇报,朱若霖提出,松北城区的设计要更多地同交通和市政规划结合起来,有关部门要充分论证交通的通达性以及市政基础设施的完善性。
“我相信松北将在若干年后大展宏图,并为哈尔滨经济的腾飞起到决定性作用。”朱若霖对松北的未来充满了期待。
吕斌:北京大学城市规划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理事、城市设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郭恩章:中国城市规划学会资深会员、哈工大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刘松茯: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注重生态保持原貌
“城市的发展一定要注重生态。”吕斌说,北京、天津、上海等地都没有哈尔滨如此优越的自然条件。湿地多、人口和建筑密度低,发展空间很大,哈尔滨应该好好地利用这一优势。城市的发展不只是盖房子和修路,无论是公园还是街路都涉及到很多植物的配置,吕斌说,这些方案里,却没有提到植物配置的方案。“北方地区有其特点,高纬度、寒带的气侯,可以在设计中加入植物配置的生态型规划设计,这很重要。特别是沿江区域,不要盖那么多房子,除了水面,应该考虑如何植栽,四季都要兼顾到。”
郭恩彰说,要保持松花江自然的、值得珍惜的景观特征,应尽量慎重开发。如苟岛建设,尽量不要破坏原貌,即使种树也不一定要弄人工“树阵”,尽量少做集合划分。
公共空间还给市民
吕斌提出,沿江的几个方案中,跨江的大桥等设计就是公共基础设施,也可以叫公共空间设计,这是很重要的,因为很多大型的基础设施、桥梁或是一些构筑物对于整个景观的视觉和影响都很大,特别是在哈尔滨松花江开阔的空间里都是很显眼的。悉尼的桥梁设计堪称成功的案例,被很多建筑师所推崇,就是因为它与周围的建筑具有很强的和谐性。哈尔滨应该借鉴。
不能照搬要保持自有特色
“当我看到江北的科技中心时,感到非常诧异,怎么都是方格网的路?是城市规划还是设计?”刘松茯说,江南的一些规划,城市机理非常有特色,可江北的特色在哪里?“太阳岛里面的很多住宅就像是兵营似的,路也是方格网。如果真的按照这样实施,挺可怕的。”
“江北很多建筑包括科技中心、世纪大道,这些跟江南相比是否有差异?”“‘北跃’是要再建一个‘江南’,还是要保持江北自然环境的特色?”刘松茯提出了一系列问题。他表示,江北没有必要再建起另一个现代化城市,它的自然特色应该保留。
郭恩彰提出,在松北区的几个方案里,基本上考虑到以现代为主,但对松北地区来说,这个“现代”应该区别于上海的现代,应尽量强调本土化,尽量包含较新的哈尔滨建设风格,欧美的风格可以借鉴,但尽量减少。哈尔滨的一些建筑师正在尝试着“本土的现代”设计风格,但成功的不太多,有的只在屋顶上把一些符号放上去了,其设计层次和理念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