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9月19日讯 “你是不是寝室里的宅男宅女,你是不是常为食堂里排队买饭而头疼,你是不是总为自习室里找不到空座而苦恼……现在这一切都可以搞定了,你需要做的就是记下这个电话号码……”大学生王筝的“校园代办”宣传单,在校园的宣传板上随处可见。在各大高校刚刚开学之际,校园里的“代办帮”“跑腿族”迎来了赚钱的“黄金季”。“代送包裹”、“代缴话费”、“代买午餐”……校园代办,已经无所不办了。
但是随着“各种代办”们业务的扩张,同窗一下成了雇主,同学关系演变成了雇佣关系,“校园代办”也引起一片热议。
“代办族”多为贫困生
“校园代办”的主力大都是贫困学生,这是他们勤工俭学的一种方式。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院的王筝就是一个“校园代办族”。王筝做校园代办已经快一年时间了,为了抓住新学期开学这个大好商机,他提前一周返校,先把自己的生活学习准备做好,然后开始筹备本学期的代办业务。王筝现在已经有一些固定的“客户”,开学前他又在各个公寓门前的宣传栏里贴了自己的“代办广告”,留下电话。
据了解,王筝的主要代办业务有:帮助同学缴话费、代买午饭晚饭、代取邮件、自习室代占座位等,刚刚开学或是临近放假,下雨下雪天,都是他“代办”黄金时段。王筝说,他知道的他的同行有10来个,还有一个是女生,大都是贫困学生。从9月1日开学以来,王筝已通过“代办”赚了近300元。
找“代办”并非都奢侈
校园里代办的服务对象,当然是手头比较宽裕的学生。但是找代办也并非完全是因为自己懒,雇主们也有自己的小算盘。王筝的一位“主顾”给记者算了这一笔时间账:吃一顿午饭,首先要洗饭盒,穿戴整齐后,步行5分钟到食堂,排队、买饭,吃完之后还要再洗饭盒,再回到寝室,将近一个小时。要找“校园代办”,一个电话就能解决,而他只要付两元钱的“跑腿费”就成。王筝的这位老主顾说:“不是都说时间就是金钱嘛,我就用节省下来的时间看看书,哪怕就是休息休息都是不错的呀。”
其实“校园代办”们的雇主,也并非全都是“奢侈生活”者,时间紧任务急时,找“代办”帮下忙是很方便的。哈师大英语系的陈敏就遇到过这样棘手的事:陈敏给一个初一的学生当英语家教,前一天晚上上完课回来时把学生的英语书夹在自己的包里带回了学校。学生家长和陈敏约好第二天上午9点来取。那时陈敏正好有课,于是陈敏找校园代办帮忙,9点准时把英语书送到学校门口交给孩子家长。陈敏说我自己还需要当家教来赚生活费,肯定不是什么“有钱人”,但是在紧急时候找“校园代办”帮忙的确很方便。
“代办”应该尊重而非争议
“校园代办”刚刚出现时,引起过很多争议。有人认为这一族的出现导致大学生群体分化,也有人呼吁高校取缔“校园代办”。而真正在做这一行的高校学生对种种议论都表示很不理解。哈尔滨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学生陈为民是一名“校园代办”,他说他从来没认为自己靠给同学“跑腿”来赚取一些生活补贴有什么不妥,也从没觉得因此校园就会“分化”了。陈为民认为做“校园代办”也好,当家教也好,开网店也好,都是不同的勤工俭学方式,就因为是给同学“跑腿”赚钱,就让很多人议论纷纷,有小题大做之嫌。学校里还有英语系的同学给数学系的同学当英语家教赚钱,这与校园代办没有太大的本质区别。
“贫富差异存在是客观事实,那就得正确对待这个事实。”哈师大的“校园代办”王筝说:“有需求就有市场,我们用自己的劳动赚钱,不丢人。”